1947年4月,孙殿英在老巢汤阴被解放军包围后,拿出几万黄金分给手下,高级军官每

牧童的娱论 2025-05-04 08:17:07

1947年4月,孙殿英在老巢汤阴被解放军包围后,拿出几万黄金分给手下,高级军官每人50两,中级军官30两,连排长20两,士兵每人1两。   孙殿英,这个名字在民国军政界曾一度响亮。   他不是科班出身的将军,却靠着一张巧嘴和一股狠劲,一步步从一个流寇头目爬上了拥兵数千的地方军阀。   如今,命运的钟摆转到尽头,他的老巢汤阴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粮弹告罄,援兵无望,他知道,自己这次怕是躲不过去了。   可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孙殿英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下令将自己积攒多年的黄金取出,整整几箱,足有几万两之多。   高级军官每人赏赐五十两,中级三十两,连排长二十两,就连普通士兵也人均分到了一两黄金。   “这是咱们打拼多年攒下的家底!”他站在院落中央,手执金锭,环顾四周兄弟。 “我孙某人没有别的本事,但从来不亏待弟兄们。今儿个这仗,咱们是要拼命的。但不管活着还是死了,咱们都得像条汉子!”   士兵们沉默了许久,眼里闪着泪光和火光,这一两黄金在普通百姓眼里已是一笔横财,更别说几十两,那简直能买下半座城。   可他们知道,这不是撤退费,而是“血金”——是拿命换的。   孙殿英能如此大方地“挥金如土”,并非偶然。   他的发迹史,本身就是民国乱世的缩影。   早年间,他不过是个靠嘴皮子混饭吃的小人物,可偏偏这张嘴极有本事,三寸不烂之舌能说得人五迷三道。   他起初在北方组织了一个小帮会,混些保护费,做点生意。   但乱世之中,单凭黑帮根本无法立足。他敏锐地察觉到,只有兵权,才是真正的护身符。   于是,他转投军旅之道,抗战爆发前后,各地军阀四起,残兵散将如浮萍一般四散。   他趁乱大肆收编溃军,许以金银厚禄,甚至不惜娶女许愿,几番操作下来,他麾下竟已成军数千。   这股杂牌军打仗不行,但拉拢人心却一把好手。   孙殿英又十分擅长看风向,一看哪个军阀势头强,就立刻投奔过去。   一时间,他竟成为各路军阀之间的香饽饽,可他最终还是投靠了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图的是一个“正规军”名号。   而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甚至被历史铭记的,是一次“震古烁今”的盗墓事件。   那是在民国十七年,他带兵驻扎在河北遵化,发现附近正是清东陵。   于是,他打着“练兵”旗号,带兵硬生生挖开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   珍宝如山,金器如海,孙殿英大发其财,而朝廷居然束手无策,只能以“军务繁忙”草草了事。   他把这笔巨额财富藏得极深,靠此维持了部队运转,也养成了他“以钱养兵,以兵聚财”的恶性循环。   抗战胜利后,国家百废待兴,但他却一头扎入了鸦片生意。   彼时社会动荡,毒品泛滥,他靠着兵力与地盘,从中捞取天量利润。   黄金箱子一箱箱地运进来,换走的却是无数百姓的鲜血与堕落。   可这一切,在1947年的春天,终结了。   解放军一路推进,将汤阴围得像个铁桶,孙殿英试图突围,但三次尝试都被击退。   他曾派人南下,请求国民党支援,可消息石沉大海。   他也知道,南京政府早已将他视作弃子——一个不稳定的地头蛇,早晚是个麻烦。   于是,他选择了“英雄末路”的做法:将黄金倾囊而出,激励士气,与部下共赴最后一战。   “弟兄们!咱们干一场大的!”他在院中高喊,“成了,咱们冲出去,还是一方好汉!不成,也得让他们知道,老子不是白混的!”   战斗从凌晨持续到中午,激烈程度令人咋舌。   解放军凭借严密部署和充足补给逐步压缩包围圈,孙殿英亲自上阵,但终究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之际,他被俘。   他的结局也并不好,被抓后因为断了鸦片,没过多久就死了。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孙殿英

0 阅读:0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