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东归记1】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至建安元年(196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皇权真空期。董卓废立、诸侯割据、西凉军阀火并等事件,将四百年汉室推入深渊。 据《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初平三年(192年)王允诛杀董卓后,本已出现政局转机,却因处置西凉军失当,引发李傕、郭汜之乱,致使"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在这场持续四年的浩劫中,关中地区从"天府之国"沦为炼狱。《三国志·董卓传》记载当时惨状:"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曾经拥有二十四座城门的长安城,至建安元年时仅剩清明、安门两座城门可供通行,未央宫前殿的藻井蛛网密布,太学遗址的残碑上沾满人血。 造成这场灾难的核心矛盾,在于中央权威的彻底崩塌。李傕、郭汜等人虽挟持献帝,却缺乏董卓的政治手腕,更因内部倾轧导致军事失控。据《资治通鉴》统计,仅兴平元年(194年)至建安元年,西凉军内部发生火并二十七次,长安城六度易主。 当建安元年六月李傕部将杨奉反叛,与董承等人"护驾东归"时,这个流亡朝廷能调动的兵力不足千人,随行百官"皆徒步出营",尚书以下官员每日需自行采野菜充饥。 这场历时整年的东归,表面是汉室最后的自救,实为各方势力博弈的缩影。白波军、南匈奴、河内士族等势力轮番登场,最终在建安元年八月迎来决定性转折——曹操派曹洪率兵西迎,次年将献帝迎至许昌,开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三国时代。 这段八百里的流亡之路,不仅见证了汉室最后的尊严挣扎,更埋下了天下三分的种子。那些湮没在史书中的细节:羽林郎折断的佩剑、太学生染血的青衫、皇后缝补衮服的银针,共同构成了帝国黄昏最苍凉的剪影。
【汉献帝东归记1】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至建安元年(196年),是中国历史上
周周史海泛舟
2025-05-04 10:29:14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