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周总理是全天候工作,根本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确实如此,我们来看看下面

笑对的风雨 2025-05-04 17:32:00

很多人说,周总理是全天候工作,根本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确实如此,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凌晨三点,灯还亮着,秘书推门进去时,看到周总理伏在文件上,左手按着胃,右手仍在签字。 地上是刚用过的热毛巾,还有几张沾了血的纸巾。 他没有回头,只是说了一句:“把下一份拿来。” 没人催他,自己在和时间赛跑,周总理不是不需要睡觉,只是从不允许自己先睡。 1974年,协和医院12层,病房的灯几乎没熄过,每天早上六点,值班护士例行进门时,常常看到他已经穿好衣服,坐在床边,一手拿文件,一手拿小瓶清凉油。 清凉油点在太阳穴上,是提神用的。 癌症扩散,医生不止一次建议休息,他点头,又继续开会。 有一次,会议中途他流鼻血,工作人员递纸,没接,他说:“不要管,让我把这段讲完。” 那天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记录本上,有他修改过的每一页,红笔一横横,压住手抖留下的弯钩。 他习惯凌晨批文件。 秘书知道,如果凌晨两点没动静,那就是批完了,可以送下一批,但有时候,他们会被电话吓醒。 那是1965年,他突击检查外贸部值班制度。 凌晨一点,电话接通,对方迟疑了几秒,他便问:“谁在值班?姓名、岗位、记录内容,一一汇报。” 他听得很细,对方说错一个时间点,他立刻指出:“前后逻辑不对,你看清楚。” 第二天上午,他写了两页批示。 表扬的、批评的,清清楚楚。并亲自签名,要求各部门自查,三天内报结果。 “纪律不是口号,是凌晨一点能不能接电话。”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任何情绪。 有人统计过,他一天的工作时间平均12小时以上。高峰时期16小时起步。 夸张的是1974年初,那半年里,有74天他工作时间超过14小时,38天超过18小时,还有5天是24小时无间断。 这是北京医院的护士记录,是秘书每天签收的文件,是会议记录上留下的签到时间。 不是加班,是常态,工作内容不是一个方向,而是五六条线并行。 坐在椅子上,三件事同时进行,耳朵听汇报,眼睛看文件,嘴里改发言稿,秘书说,那就像“三个脑子”同时运转。 他管细节,甚至细到每一粒粮食怎么算。 六十年代,全国节粮,周总理拿起算盘,亲自核算。 工作人员看不下去,说这种事交给部长就行,他没抬头,只说:“你们用的是四舍五入,我看的是四舍五亿。” 出访时也没松懈,1971年在阿尔巴尼亚摔了一跤。 右手肿得厉害,医生建议打石膏。他拒绝了,“明天还要握手”,他说。 于是上场前十分钟,用冷水敷手,疼得脸发白,合影那张照片里,他笑着,但后背湿了一大片,是疼出来的汗。 他不是钢铁人,也累,也痛,但不说。 1975年1月,第四届人大会议,抱病做政府工作报告,台下很多人不知道他刚做完手术。 上台前吃了止痛片,打了封闭针,讲话用了两个小时,中间没有停,下来时,手在抖,声音沙哑 秘书把水递过去,他说:“回去还有会。” 有人问为什么不休息,他说:“时间太少,抢一分钟,就多干一分钟。” 70岁时,还说:“能不能再多给我一点时间?” 那句话被秘书记录下来,没有背景音乐。只有病房窗外的风。 胡志明劝他:“多睡两个小时”,他说:“睡了,就晚了。” 尼克松评价他:“他有外交家的冷静,也有诗人的灵魂。” 接待外宾,从不敷衍,记得一次接待一个非洲国家代表团,飞机晚点,他等了四个小时,站着等。 有人劝他回办公室等,摇头:“客人到了,要看见我第一眼。” 他是理想主义者,却活得极度现实。 文件堆在他面前,像小山,一个个批,每一个字都亲自改。 曾经有段时间,别人说他“太事无巨细”,他听完,不回应,过了一周,自己在会议上说:“我这人,爱细节,但细节里有人民。” 他不高谈阔论。只是争时间,但也不是没有感情的人,也会疲倦。 秘书曾记录他深夜说过一句话:“我不是不想休息,是事情不让我休息。” 他不是超人,只是一个不让自己停下来的人。 灯光亮着,不是因为不累,是因为心里还有没做完的事。 周总理这个人,没有浪漫笔触,他的伟大体现在日复一日的“没停过”,不是高声宣誓。而是一句:“把下一份拿来。”

0 阅读:155

评论列表

用户68xxx30

用户68xxx30

3
2025-05-04 18:52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用户10xxx02

用户10xxx02

1
2025-05-04 19:41

泪目

猜你喜欢

笑对的风雨

笑对的风雨

笑对人生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