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后皇帝•15 东汉纪•29.2•30/41后皇帝•考注.续:滕胤、陆逊,张氏、何氏、孙皓、孙德、孙谦、孙俊、李丰、张缉、张后、曹髦, 一).东汉纪•29.2/41后皇帝•考注.续:滕胤、陆逊, 【考注】 ⑤、滕胤:字承嗣,北海剧即今寿光人,三国时期任东吴太常。伯父滕耽,父亲腾胄。官至太常。因为父亲和伯父的功劳,滕胤被封为都亭侯。又升为丹阳太守,后任吴郡、会稽太守。孙亮即位时,加封为卫将军。太元元年即公元251年孙权病重,封为太常,受遗诏辅政。五凤三年即公元256年,被孙綝伪称谋反而诛杀。永安元年即公元258年,为滕胤平反昭雪,以大将军礼改葬。孙休即皇帝位杀孙綝之后,下诏曰:“诸葛恪、滕胤、吕据盖以无罪,为峻、綝兄弟所见残害,可为痛心!” ⑥、陆逊:别名陆议,字伯言,公元183年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吴黄武元年即公元222年,刘备攻吴时,陆逊任大都督,率军在虢亭今湖北枝城北,用火攻大破蜀军四十余营,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黄武七年,又击败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在今安徽怀宁、桐城间,斩获万余。赤乌七年即公元244年,陆逊代顾雍为丞相。时鲁王孙霸得宠,太子不安,陆逊因上疏论宜分嫡庶,孙权不听。而外甥顾谭等以亲附太子被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又因数与其通消息下狱死,陆逊累为孙权所责,公元245年3月19日愤恚致死,终年63岁。 二).东汉纪•30/41后皇帝•考注:张氏、何氏、孙皓、孙德、孙谦、孙俊、李丰、张缉、张后、曹髦, 【考注】 ①、张氏:三国时,吴大帝孙权之子孙和的妃子,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孙和被孙峻赐死后,自杀。 ②、何氏:何姬,今江苏句容人,东吴末主孙皓生母,吴大帝孙权之子孙和之妾。在孙和死后独力抚育孙皓、孙德、孙谦、孙俊。公元264年孙皓登基,尊为昭献太后。 ③、孙皓:字元宗,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公元242年出生,公元264年即位,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公元284年在洛阳去世。在位16年,终年43岁。 ④、孙德:东吴故太子孙和之子,吴末帝孙皓之弟。父亲孙和被孙峻赐死后,他的正妻张妃也自杀。自此之后,孙德和他的三个兄弟由孙皓的生母何姬抚养。永安元年即公元258年,孙休即位,封孙德为钱唐侯。不过,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不清楚孙德的最终结局。 ⑤、孙谦:字公逊,吴郡富春即今浙江杭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故太子孙和之子,吴末帝孙皓的庶弟。永安元年即公元258年,孙休即位,封孙谦为永安侯。元兴元年即公元264年,孙休去世,孙皓即帝位。宝鼎元年即公元266年,永安山贼施但起兵劫持孙谦,欲立孙谦为主,事败后孙谦被逼饮鸩自杀,母亲也被孙皓杀死。 ⑥、孙俊:孙权之孙,孙和第四子,系孙和正妃张承女张氏所出,故为孙皓嫡出之弟。封为骑都尉。与孙河之四子同名。公元266年去世。 ⑦、李丰:字安国,亦说字宣国,冯翊东县即今陕西大荔一带人,三国时期魏国中书令。曹魏谏议大夫、执金吾卫尉李义之子。李丰以品评人物名闻海内,嘉平年间与夏侯玄、张缉等谋诛司马师,公元254年2月事败后遇害。 ⑧、张缉:字敬仲。张既之子,张皇后之父。太和年间即公元227年到公元233年为温县令,诸葛亮出师时,因有筹略被孙资推荐,诏拜骑都尉,参征蜀军,战事结束后,入朝为尚书郎。后与中书令李丰同谋以夏侯玄辅政,欲罢黜大将军司马昭。公元254年事败露后,收送廷尉,赐之以死罪。 ⑨:张后:张皇后,曹魏齐王曹芳皇后,曹魏废帝曹芳的第二任皇后。嘉平四年即252年,因郭太后支持被立为皇后;嘉平六年即254年,因父张缉之罪被废黜。 10:曹髦: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任皇帝!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即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公元241年11月15日出生,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曾为高贵乡公,嘉平五年即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作为曹丕在世的庶长孙被立为新君。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甘露五年即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并亲自讨伐司马昭。事泄,6月2日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19岁,降礼葬于洛阳西北,并被废为庶人。曹髦擅长诗文,亦说创制了九言诗,传世文章有《伤魂赋并序》《颜子论》等。好儒学,曾于太学就经义提出若干问题,另著有《春秋左氏传音》。通绘画,亦说为华夏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曹髦为中品。
《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后皇帝•15 东汉纪•29.2•30/41后皇帝•考注.续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5-05 01:25: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