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又又提吞并加拿大热点观点特朗普此时重提“吞并加拿大”,本质上是其政治生存逻辑与战略投机的双重产物。在加拿大联邦选举落幕、总理卡尼即将赴美谈判的敏感节点,这一言论既是对加拿大主权的公然挑衅,更是对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精准操弄。
从地缘经济层面看,特朗普的“51州”论调暴露了其对加拿大战略资源的觊觎。加拿大拥有全球第三大原油储量、20%的淡水储备以及关键稀土资源,这些正是美国维持霸权所需的战略命脉。特朗普试图通过“经济吞并”话术,将加拿大纳入美国主导的资源供应链,同时以关税威胁(如25%汽车关税)迫使加方在贸易谈判中让步。这种“资源殖民主义”逻辑,与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和领土扩张一脉相承,只不过将枪炮换成了关税大棒。
从国内政治角度看,特朗普的言论是典型的民粹动员策略。面对支持率下滑、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境,他亟需制造外部敌人以转移国内矛盾。加拿大作为邻国,地理上易被塑造为“吸血者”形象,特朗普宣称美国每年对加“补贴”2000亿美元,实则将正常贸易逆差歪曲为“施舍”,煽动选民对“不公平交易”的愤怒。这种“美国吃亏论”既能巩固其“硬汉”人设,又能为即将到来的关税谈判造势,可谓一箭双雕。
更深层的动机则指向特朗普的帝国思维。他将国际关系简化为“力量博弈”,认为加拿大作为经济依附于美国的国家(75%出口依赖美国市场),理应屈服于强权。这种对主权平等原则的蔑视,与他对格陵兰岛的军事讹诈形成呼应,暴露了其“新门罗主义”的扩张野心。而加拿大的强硬反制(如采购法国军舰、下架美国商品),则预示着美加传统盟友关系的裂变。
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单纯的政治表演。当他宣称“永远谈论此事”时,实则在试探国际社会对美国扩张主义的容忍底线。若放任这种病态的帝国思维蔓延,不仅将加速美加关系破裂,更会动摇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加拿大的立场已清晰表明:主权尊严不容交易,任何以“经济福祉”为幌子的吞并企图,都将遭到坚决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