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都不演了,这次直接点名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罗纳德·克拉克将军的话报道,美国陆军正在组建新的机动部队,以应对在印度-太平洋地区与中国发生可能的冲突。 实际上,美国在印度 - 太平洋地区组建新机动部队的动作,是其战略焦虑的集中体现。从《华尔街日报》披露的信息来看,美军此举并非单纯的军事调整,而是对中国区域拒止能力的直接回应。这种战略选择背后,既有对自身传统军事优势衰退的担忧,也有试图通过渐进战术维持霸权的盘算。 美军提出的 “分布式作战” 概念,说白了就是把兵力分散部署在日本、菲律宾、关岛等战略支点,配合新组建的多域特遣部队灵活机动。这种看似 “狡兔三窟” 的布局,实际上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害怕被中国的东风 - 26 等反舰弹道导弹 “一锅端”,二是想通过分散部署降低被精确打击的风险。 但这种战术存在致命缺陷 —— 分散意味着力量稀释,各支点之间的协同效率会大幅下降。比如美军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岸基反舰导弹,看似能封锁巴士海峡,实则这些固定发射阵地在解放军火箭军的饱和打击下生存概率极低。 而且,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是 “整合盟友对抗中国”,但现实中却面临盟友离心离德的困境。日本虽然允许美军扩大在冲绳的部署,但国内民众反美情绪高涨;菲律宾虽然配合美军演习,却在南海问题上反复横跳;澳大利亚更像是美国的 “应声虫”,缺乏独立战略判断。 这种松散的联盟体系,根本无法形成真正的合力。反观中国,通过 “一带一路” 深化与东盟的经济融合,用 RCEP 巩固区域合作,反而让美国的 “印太经济框架” 显得苍白无力。 虽然美军曾试图用 “多域特遣部队” 整合网络战、电子战、太空战等新型作战能力,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反介入 / 区域拒止(A2/AD)体系已经形成完整闭环:东风 - 17 高超音速导弹突破反导系统,歼 - 20 隐身战机夺取制空权,055 型驱逐舰执行远洋作战,再加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形成了从发现到打击的完整链条。美军所谓的 “分布式作战” 在这套体系面前,很可能变成 “分散挨打”。 组建一支新的机动部队需要巨额投入,若是仅仅升级关岛基地,就需要耗资数十亿美元。但美国国内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更讽刺的是,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反而刺激了中国的国防建设。 中国近年来军费稳步增长,新型装备如福建舰航母、轰 - 20 隐身轰炸机不断亮相,形成了 “你越施压我越强” 的良性循环。而美国盟友也逐渐意识到,跟着美国对抗中国不仅捞不到好处,还可能成为中美冲突的 “炮灰”。 说到底,美军的这些动作就像一个醉汉在悬崖边跳舞 —— 看似张牙舞爪,实则内心恐惧。中国的发展是历史必然,任何军事围堵都阻挡不了。真正的出路在于摒弃冷战思维,回到对话合作的正轨上来。否则,美国在亚太的战略投入只会变成 “填不满的窟窿”,最终拖垮自己的霸权根基。
演都不演了,这次直接点名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罗纳德·克拉
端梦翱翔
2025-05-05 09:33: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