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高调宣传 80 万大军就位,6 艘航母可快速部署,这种充满威慑意味的军事威慑,是真的还是“纸老虎”?事实上这反而是美国已经逐渐力不从心的体现。 在此背景下,外界对中国的应对策略充满猜测,“中国是忍还是打 ?” 简单地说,仅仅以“忍”或“打”来评定中美未来的关系走向过于幼稚,中国的决策必然是基于国家利益、国际形势以及自身战略目标的综合考量。
两大矛盾:心有余而力不足? 美国当前的全球军事存在战略中有两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近年来,美军在海外的军事部署策略颇为摇摆。有人说,美国的全球战略收缩策略与调集更多军队重返亚太的想法同时存在,这种战略部署看着十分矛盾。那究竟是要收缩,还是要扩张?或者说美国当前正在重点关注某一个区域? 而第二个矛盾则是全球战略收缩和其国内部分政治势力依然依靠海外扩张牟取利益的激烈矛盾。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收缩策略与重返亚太的想法同时存在。这一点其实美军更多是在亚太地区增加军事存在,在其他地区优化军事存在,比如减少不必要的军事行动,节省开支,优化人员和装备部署,宗旨就是尽可能省钱。 这就如同之前过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日子,如今学会了缩减不必要的开支。但是这不意味着美军愿意放弃欧洲,中东,北非等地方的军事部署。
那么这种“既要又要”的思维下,美国真的忙得过来吗?于是,对于上面提到所谓的“ 80 万大军就位,6 艘航母可快速部署”,我们换个角度理解,其实这实际上反而体现了,这是美国当前在“强撑”自己的全球存在。 美军在亚太地区当前的兵力主要以驻守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关岛等地的美军为主,日本5万多人,韩国2万多人,即使加上亚太地区的其他部署,如菲律宾周边,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上的关岛,珍珠港等地的美军,数量也远远不到80万人这个规模。所以如果真的要部署80万大军在亚太地区,那么美军很有可能会从其他地区如中东,欧洲,本土大量调兵。 这便是当无法同时应对多线任务时,要集中资源对付优先性高的任务。美国现在就是在被迫地进行有选择性地收缩,以集中资源应对重点问题。美国需要从其他地区调配资源,增加在亚太地区的筹码。
但是,真的矛盾的点在于,虽然美国已经意识到亚太地区需要更多的兵力,但是如今欧洲的俄乌冲突还没结束,未来局势难以预测,中东广泛的反美势力也越来越活跃,使得美国又不能完全腾出手来,可以说其他地区没有一个“省油的灯”,不能让美国放心的抽调兵力出来。 一个俄乌冲突已经让欧洲局势动荡,美国又要在亚太增兵,这岂不是说明美国已经有些手忙脚乱,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矛盾,国内部分政治势力长期依靠海外扩张牟取利益和美国战略收缩的激烈矛盾。 或许,美国现在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同时应付全球范围的多线任务,更不要提每一个支线任务的强度,成本都不低。当年美苏争霸时期,美军要全球部署以应对苏联。但是如今情况和需求已然改变。全球范围的多线任务对美国来说已经愈发是一种负担了,因为这其中的军费的成本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即便如此,在政治层面,美国如今强硬的对外政策没有改变。军事力量一直都是美国政客其获取政治资本、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 军工复合体的利益更是驱动美军在海外“搞事”的重要因素。军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部署能够为军工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军工复合体通过游说政府推动军事扩张,而大规模军事部署计划正是军工复合体想要看到的。 这种情况下,只要军工复合体对美国政治上的影响还在,美国就很难实现真正的战略收缩。军工复合体要继续捞钱,美军就得继续在海外保持大量存在。可以说,军工复合体这股政治势力对美国海外军事部署的影响和干扰非常之大。
但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不同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对于美国到底要在海外投入多少成本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政治势力强调将资源优先用于解决国内的社会问题,他们和军工复合体的观点有着难以调和的激烈冲突,这才是矛盾的核心。 为亚太舍弃其他地区?美国舍得吗? 上面说到,美国现在被迫有选择性地收缩,以集中资源应对重点问题。对美国来说,这个“重点问题”就是亚太。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这是一点原因。而另外一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原因,亚太地区有美国忌惮的,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美国要在这里对竞争对手形成战略压制,企图遏制中国。 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如中东虽然也较为棘手,但是其中的重要性该如何取舍,是否真要将其他地区的重要性排在亚太地区之后?难道美国真的舍得弱化对欧洲,中东,北非等地的安全承诺吗?
恐怕未必,美国的霸权主义政治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地区的既得利益。 “关岛防线”,美军示弱的征兆? 根据美国空军的《安装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报告中提到,在2025 年准备将驻冲绳美军从 1.9 万人减少到 大约1万人,也就是预计会撤出其余约 9000 名士兵,将他们部署到关岛、夏威夷,澳大利亚,首批人员已开始撤离。 同时,美军计划投入超过 100 亿美元将关岛建设成 “超级堡垒”,部署包括 “萨德”、爱国者 PAC-3MSE 以及最新型 AN/TPY-6 雷达在内的多层导弹防御系统。
冲绳是美国构建的所谓的第一岛链中的关键据点之一,核心位置。冲绳可以与横须贺、佐世保等美军基地相呼应,既可支援陆地作战,又可驰援海上作战,是美军在亚太地区重要的战略枢纽。那么这么重要的地方,为什么要减少兵力呢? 这可能是因为冲绳的位置还是距离中国大陆地区太近,中国的火箭军部队的威胁让第一岛链成为最危险的前沿地区。美国当前对中国火箭军部队尤为忌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示弱的表现。 “中国是忍还是打 ?” 面对美国的军事威慑,中国的应对策略难道只有 “忍” 与 “打” 的简单二元选择吗?当然不是,我们还能够从更多角度去反制美国,降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比如,从经济角度,“一带一路”使得我国成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对西方某国,或者说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外部军事威胁对经济的威胁和冲击被大幅降低。
我国当前依然坚持防御性国策和和平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不对外搞军事扩张,我们的核心目的是保家卫国,和平发展。不做对外军事扩张,因此不存在美国那么大的军事负担,这一点会使得我国占据主动。 但和平发展并不等同于无原则的妥协退让,我们一直着清晰明确的底线。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在涉及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关键议题上,中国绝不会有丝毫的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