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美国正式终止对不超过800美元的小额包裹给予免征关税的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征收120%高额关税。美国针对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始于1938年,最初是为了方便美国游客从国外带纪念品回国,并减少额外支出,而当时的额度仅为5美元。后经多次调整,额度于1994年被提升至200美元,2016年提升至800美元。
过去10年间,进入美国的免税小额包裹呈指数级增长,从2015财年的每年约1.39亿件增加到2023财年的每年超过10万亿,增幅超过了600%,2024财年增至超过13.6亿件。那么。特朗普为何要对小额包裹征税,难道又认为每年有海量小额包裹进入美国,存在所谓“不公平”的缘故? 事实上,特朗普的“关税魔爪”伸向小额包裹早有迹象。今年2月,特朗普曾签令取消美国小额包裹免税,后因清关压力过大又恢复了恢复克关税豁免。现在特朗普又再次取消小额包裹免税,那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海关解决了清关难的问题呢?有迹象表明,特朗普取消小额包裹免税,剑指的正是中国,又或者说这是特朗普对华关税战打出的一张牌。
4月2日,也就是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那天,特朗普宣布对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邮寄包裹征收关税,而关税从最初征收30%或每件25美元,涨到120%或每件100美元,并将从6月1日起再上调至200美元。可以说,邮寄包裹关税一增再增的背后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结果;而在2024年进入美国的那超过13.6亿件免税小额包裹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可见,特朗普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最受影响的正是中国。 特朗普这伎俩跟他推出所谓“对等关税”后又暂停90天关税,却唯独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做法同出一脉。只能说,特朗普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是得不偿失的愚蠢之举。受此政策影响,美国本土零售商将首当其冲,直邮商品将面对关税成本,而增加成本则会向消费者转移,到最后美国消费者成为了牺牲品。据悉,有一些外国品牌已经停止向美国发货,甚至有一些中小企业退出美国市场。可见,长期以往,美国可能还将面临供应短缺的困境。
如果特朗普认为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就能逼中国就范,那只能说他的算计注定落空。无可否认,短期内会对中国跨境电商行业造成冲击,但同时也将倒逼行业向品牌化、本地化转型。通过供应链重构、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跨境电商行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让特朗普意想不到的,除了中国具有强大的韧性以外,盟国日本竟有意拿美债当作谈判筹码。 5月2日,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开启。谈判结束后,日本首相石破茂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日本绝对不会接受美国对汽车加征关税,而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更是直接指出日本持有的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债是日美贸易谈判可以使用的筹码。截至2025年,美债持有国排名,日本以持有约1.079万亿美元位居第一,而中国则持有约7608亿美元,排名第二。
客观上说,日本拿美债当作谈判筹码甚至反制措施,确实能够有效软化美国强硬立场,但与此同时,这也可能导致日美同盟关系出现裂痕。今年4月份,美债罕见出现了“暴雷”,而日本却第一时间发声否认大量抛售美债,这无疑让特朗普更加确信日本不会用美债进行报复。在日美关税谈判之际,日本抛出“美债可作为谈判筹码”的论调,颇有虚张声势的意思,而特朗普未必会吃日本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