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继钱学森之后最被看重的人才,也是让美国头疼的技术专家,面对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5-05 13:17:33

他是继钱学森之后最被看重的人才,也是让美国头疼的技术专家,面对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他依然处变不惊,从不放在眼里,他就是解放军反导一等功臣陈德明! 1963年,湖南岳阳老城区一户普通工人家里传出婴儿啼哭,这个生在机床厂家属院的孩子,后来被父母取名陈德明。谁也没想到,这个打小蹲在车间看工人修机器的娃,日后会成为让美国人头疼的中国反导专家。 80年代,国防科技大学招生办收到份特殊档案:高考分数全地区前五,物理竞赛省一等奖,还附了篇手写的《火箭推进剂燃烧效率分析》。 那年头能写出这种论文的高中生,整个湖南找不出第2个,负责招生的老教授当场拍板:“这学生我要定了!” 在长沙求学那几年,陈德明成了实验室的“钉子户”,别的同学周末逛橘子洲头,他蹲在实验室拆装航模发动机。 有回为了验证某个气动参数,硬是把自己关在计算机房三天三夜,出来时满眼血丝,手里攥着沾满油墨的演算纸。 毕业分配时系主任找他谈话:“留校任教,待遇从优。”他却指着中国地图西北角:“我要去那儿。” 1990年,27岁的陈德明背着铺盖卷到了戈壁滩,头天晚上就被风沙教做人——半夜三点被沙子呛醒,发现被褥上积了半指厚的黄沙。 基地老技术员递给他个铁皮饭盒:“先用这个压着被角,明儿去供销社买塑料布蒙窗户。” 然而,陈德明第二天没去买塑料布,反倒托人从兰州捎了台386电脑回来。当时他月工资82块,那台电脑花了他五年积蓄。 那年头的导弹试验,动不动就要在戈壁滩里找弹头。有次新型导弹试射失败,弹头在十万平方公里的靶场区玩失踪,百十来号人顶着五十度高温找了俩月,愣是连个螺丝钉都没找着。 基地领导急得嘴角起泡,陈德明抱来半人高的试验数据,趴在电脑前算了七个通宵。 第8天早上,他指着地图上指甲盖大的区域:“在这儿找。”直升机盘旋两小时,果然在预定区域东南角发现了弹头残骸,离他算的中心点差1300米。打那以后,基地流传开句话:“导弹飞得再偏,逃不过陈工的法眼。” 2000年刚过,上头来了秘密任务——研发中国自己的反导系统,当时美国人的“萨德”还没影儿,但陈德明早就盯着太平洋对岸的动静。 他带着二十几个技术骨干住进地下掩体,每天工作16个小时。有回做雷达追踪实验,设备突然死机,陈德明直接钻到操作台底下检修,让年轻技术员举着手电筒照了仨钟头。等机器重新运转,他两条腿麻得站不起来,还是被徒弟架着回的宿舍。 2010年1月11日,西北某试验场静得能听见心跳声,指挥大厅里,陈德明盯着屏幕上的光点,手心全是汗。当拦截弹与靶弹在太空相撞的火花闪过,整个控制室炸了锅。 陈德明却悄悄走出门外,摸出根皱巴巴的香烟——这是他戒了10年的习惯。后来记者问起当时感受,他摆摆手:“就跟老农看见自家麦子抽穗似的,踏实。” 等到了韩国部署萨德那年,陈德明正带着徒弟们搞第三代反导系统。有年轻技术员气不过,说要给韩国人点颜色看看。 陈德明端着搪瓷缸子慢悠悠喝茶:“急啥?他们装十个雷达,咱就造二十个‘照妖镜’,天上飞过个麻雀,都得给它照出公母来。”这话传到五角大楼,据说有美国高官在内部会议上摔了杯子:“我们的技术优势正在被这个中国人蚕食!” 信源:人民网——解放军反导一等功臣曝光 陈德明简历资料照片(图)

0 阅读:93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