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12战机,夜袭叙利亚

墨阁深度国际 2025-05-05 17:09:56

近日,以色列国防军再次发动跨境军事行动,将火力直接投向叙利亚南部的高射炮阵地和地对空导弹系统。据以色列军方3日声明,12架战机于2日晚集中袭击了叙境内多个军事目标,目标包括数十个地对空武器平台和炮兵阵地。与此同时,以军还公开承认,已在叙南部署地面部队,准备“阻止敌对势力进入该地区及德鲁兹村庄”,并持续监控态势发展。这一军事动向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中东局势本已极度紧张的当下,叙以边境是否正在酝酿新的冲突引爆点?德鲁兹人,这一长期夹缝生存的少数族群,又为何在此刻成为了军事行动的“关键词”?

表面看,这是一次典型的“防御性打击”,以色列国防军声称此举是为“打击威胁,以防未来冲突”,并高调表示已经将5名受伤的叙利亚德鲁兹人接回以色列境内医院救治,还首次通过空军直升机向叙境内的德鲁兹社区运送所谓“人道援助物资”。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军事行动远非简单的边境冲突遏制,而是以色列针对叙利亚南部局势恶化背景下的预谋介入,更是一次“多线叙事融合”的战略试探。 首先,叙南部之所以成为以军动手的首选目标,并非偶然。该地区紧邻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地缘价值极高,且在叙利亚长期内战背景下沦为多方势力博弈交错之地。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黎巴嫩真主党、叙政府军、地方武装与极端分子在此地犬牙交错,一旦控制权动摇,对以色列来说无异于门户洞开。而在这一乱局中,人口约70万、分布于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的德鲁兹族群,正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灰区筹码”。 4月28日,一段疑似德鲁兹人亵渎宗教的录音在社交平台扩散,引发叙南德鲁兹社区内部骚乱。叙首都周边德鲁兹人聚居区连续发生暴力事件,部分地方演变为教派冲突与社区互斗。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色列军方迅速“扮演救世主”,高调宣称保护德鲁兹族群安全、为他们运送物资、提供医疗救治,借此姿态不仅打出“人道主义”招牌,更通过军事存在深入叙利亚境内实地掌控。

值得警惕的是,这并非以色列首次利用德鲁兹社群进行战略操作。历史上,以色列与其控制下的戈兰高地德鲁兹人关系复杂,一方面拉拢,另一方面严控。而如今借叙南部混乱之机重启干预,一方面旨在扩大其在叙南地带的安全缓冲带,另一方面显然有意将德鲁兹人“以安全之名绑定己身”,充当新一轮地区稳定结构的“代理点”。 军事行动背后的意图更值得警觉。当前叙利亚巴沙尔政权逐步稳固,而新任军政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上台后,叙军在南部的部署与扩张加快,以色列显然担心来自叙政府的“软蚕食”,以及伊朗-叙利亚-真主党轴心势力进一步南移。以军选择主动打击防空阵地的做法,表面上是阻止叙军巩固防空覆盖,其实更是试图阻止“外来力量”在叙南构建反以平台。与此同时,以色列极力塑造“德鲁兹人受威胁、以军保护其安全”的叙事逻辑,显然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争取道义制高点,为军事介入制造合法性。 更微妙的是,这场行动还可能对黎巴嫩局势产生牵引效应。德鲁兹人是黎政坛的重要少数派,与以色列的这场“德鲁兹援助”行动,很可能间接干扰黎巴嫩内部教派平衡,甚至对真主党在南黎地区的根基构成威胁。换句话说,以色列的此次出手,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次通过族群操作推进地缘重塑的典型范例。

叙利亚方面的回应目前尚不明确。但可以预料的是,巴沙尔政权或其新军方核心不会坐视以色列部队深入南部腹地,更不会默许以军在叙领土内部建立“保护区”之类前置阵地。问题在于,叙利亚在当前经济崩溃、国际制裁与重建困局中已无力全面反击,只能寄望通过舆论与有限军事动作维持主权声索。这也为以色列提供了“低成本切入”的战略窗口。 未来数周,叙南地区很可能进入新一轮的“低强度摩擦期”,以军继续“人道主义援助+军事打击”双线推进,而叙方则通过准军事武装与外交抗议进行牵制。同时,伊朗与真主党如何应对这场操作,也将成为区域局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要指出的是,此番以军“保护德鲁兹人”的行动,标志着中东战略格局的一种新趋势:即不再以国家为唯一博弈单元,而是开始高度族群化、社区化、碎片化。在大国力量失衡、地区国家力量崩解的大背景下,每一个族群、教派甚至村庄都可能成为地缘博弈的“筹码”。德鲁兹人不是中东冲突的根源,却频频被卷入风暴核心,正是这种政治操作的最大受害者。 以色列打出的这张“德鲁兹牌”,或许在短期内能够达成战术目标,但也势必进一步激化叙境内的教派裂痕与民间不信任。当“人道援助”成为军事布局的外衣,当“族群保护”被用作跨境干预的借口,中东这片焦土,离真正的和平又远了一步。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墨阁深度国际

墨阁深度国际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