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东头号军购大国,沙特空军的现代化需求迫在眉睫。然而,美国长期以“维护以色列军事优势”为由,拒绝向沙特出售F-35隐身战斗机,即便其已向阿联酋提供“阉割版”F-35A。这种双重标准令沙特深感不安——以色列凭借F-35的压倒性优势,在中东多次实施跨境打击,而沙特却只能依赖美制四代半战机被动应对。
更严峻的是,美国对沙特军售附加的“霸王条款”进一步加剧矛盾。例如,沙特的E-3预警机需接受美方远程监控,战机维护和升级亦受制于美国技术授权。一旦美沙关系生变,沙特数百架美制战机恐成“废铁”。这种依赖关系迫使沙特寻求装备多元化,而中国歼-35的登场,恰逢其时。 二、歼-35性能碾压F-35?技术参数与战略定位的全面对比 印度媒体《印度时报》近期建议沙特考虑中国歼-35,引发热议。尽管该提议被部分西方媒体质疑为“抄袭F-35”,但歼-35的实际性能已展现明显优势: 1. 动力系统:搭载双发涡扇-19发动机,总推力达230千牛,远超F-35的单发F-135(190千牛),且支持超音速巡航(2.2马赫),而F-35仅1.6马赫。 2. 空战能力:歼-35专攻制空权争夺,配备霹雳-10/12/15系列导弹组合;F-35则因多用途设计导致空战性能平庸,更依赖外部信息支援。 3. 适应性:歼-35已适配滑跃甲板航母(如辽宁舰),而F-35C无法实现短距起飞,凸显中国舰载机设计的灵活性。
此外,中国军工产能正以“日本2.5倍”的速度扩张,歼-35的量产与出口潜力远超土耳其KAAN、韩国KF-21等“PPT战机”。 三、地缘政治博弈:沙特若选歼-35,中东权力格局将重构 沙特若采购歼-35,将产生三重战略效应: 1. 打破美以技术垄断:以色列凭借F-35建立的“断代优势”将被削弱,中东空中力量天平可能向阿拉伯国家倾斜。 2. 摆脱美国控制:中国武器出口不附加政治条件,沙特可避免美制装备的“远程锁机”风险,在地区冲突中保持自主决策权。 3. 推动中东多极化:沙特军购多元化将削弱美国“军事绑定”战略,加速中东从“美国中心”向“中美俄欧多方博弈”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已计划引进歼-31(歼-35外贸版),若沙特跟进,中国五代机将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进一步压缩F-35市场空间。
四、阻力与变数:六代机诱惑与美国的反制 尽管歼-35优势明显,沙特仍面临选择困境。印媒曾爆料沙特“拒绝歼-35,直接求购六代机GCAP”,但该计划量产需等到2040年,且英意日联合研发进度存疑。相比之下,歼-35已进入量产阶段,性价比(单价约7000万美元)远超F-35(1亿美元以上),是填补沙特战机换装空窗期的现实选择。
美国可能以“放宽F-35出口”为筹码施压沙特,但鉴于以色列的强烈反对,此类让步空间有限。若美方持续强硬,沙特转向中国几乎不可避免。 结语:中东军售变局背后的全球权力转移 歼-35能否打开沙特市场,不仅关乎百亿美元订单,更是中美军工体系与地缘影响力的直接较量。对中国而言,成功出口五代机将确立“全球唯二隐身战机供应商”地位;对沙特,则是挣脱美国技术枷锁、重塑地区安全主导权的关键一步。这场博弈的结局,或将定义未来十年中东乃至全球防务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