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禄肃州城内滥杀无辜,左宗棠违背原则大开杀戒。 在晚清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河西走廊的肃州城曾被一场血腥叛乱搅得天翻地覆。马文禄,这个名字让人闻之色变,他的残暴手段究竟有多狠?而左宗棠,晚清赫赫有名的将领,面对这样的叛乱,又为何会在胜利后违背原则,放手大开杀戒? 马文禄,甘肃河州人,本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早年在清军里混饭吃,当过镇标都司,驻守嘉峪关外。他不是什么好人,1865年趁着天下大乱,带着手下攻占肃州,自封“兵马大元帅”。这家伙心狠手辣,狡猾得很,假投降、背后捅刀子是家常便饭。他盘踞河西走廊八年,杀人不眨眼,搞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马文禄的凶残不比马化龙差,狡诈更是跟白彦虎有一拼,简直就是个十足的恶棍。 反过来,左宗棠是另一番模样。1812年生于湖南湘阴,自小聪明过人,1832年中举人,可惜仕途不顺,后来钻研兵法和实用学问。他跟林则徐交情深厚,林则徐还送他新疆资料,希望他将来能平定西域。左宗棠治军严谨,打过太平天国、平过陕甘回乱,官至东阁大学士,封二等恪靖侯。这位老将既有文人的儒雅,也有武将的果断,是晚清少有的能人。 这两个人,一个是祸乱西北的叛匪,一个是保家卫国的名将,他们的对决注定是一场硬仗。 1873年,左宗棠带着清军杀到肃州,决心收拾马文禄。10月初,他亲自指挥围剿,带着宋庆、金顺等将领围住肃州城。马文禄也不是省油的灯,城里早有准备,清军几次强攻都没讨到便宜。地道挖了被伏击,炮轰城墙也被堵上,折了不少兵。左宗棠一看硬拼不行,干脆改成围困,断了城里的粮道。到十月末,肃州城里饿殍遍地,马文禄的手下白彦虎见势不妙跑去新疆,他自己撑不住了,只好开城投降。 11月4日,清军进了肃州城,结果看到的景象让人毛骨悚然。马文禄在城里大开杀戒,两万多汉人被屠,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清军士兵看到这场景,气得眼睛都红了,当场砍了1500多投降的叛军。刘锦棠想拦都拦不住,到了晚上,士兵们又杀了4000多本地回民,杀红了眼,完全失控。左宗棠事后承认,他没管住部队,违背了自己不滥杀的原则。这场屠城,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马文禄的暴行是导火索,可清军的报复也让人唏嘘。战争把人性撕得粉碎,谁也逃不过那股血腥味。 肃州平定后,左宗棠没停下脚步。11月13日,马文禄和几个叛军头目被押到城外处死,用马匹分尸,场面血腥得很。围观的百姓既解恨又害怕,这个恶棍总算得了报应。左宗棠接着带兵西进,1875年当上钦差大臣,次年收复新疆大部,还推动新疆建省,把西北边疆稳住了。他的功劳不小,可肃州屠城的事,史书上总少不了争议。有人说他治军不严,有人说他迫于无奈,反正评价挺复杂。1885年,左宗棠病死在福州,享年73岁,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 马文禄死了,肃州的血债却没那么容易抹去。那场屠杀不只是个人恩怨,更是战争的残酷缩影。左宗棠打赢了仗,却输了原则,这代价到底值不值?
赵心童这也太疯狂了吧!新的历史即将来临?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