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江西泰和,一个13岁的小伙跟着红军走了,投奔在队伍里的舅舅,家里留下

薄荷猫少女 2025-05-06 09:45:24

1930年,江西泰和,一个13岁的小伙跟着红军走了,投奔在队伍里的舅舅,家里留下了一个刚结婚不到一年的15岁的媳妇。 村口的老槐树叶子打着旋儿飘下来。十三岁的易耀彩背着补丁摞补丁的包袱,跟在红军队伍后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队伍里舅舅回头喊了句"阿彩跟紧",声音就被淹没在"扩红"的铜锣声里。十五岁的张凤娥攥着刚拆洗的粗布床单,看着那个穿着不合身灰布军装的背影,直到地平线吞没了最后一片衣角。 三年后的湘江战役,易耀彩所在的红八军团被打得七零八落。江面上漂着破碎的斗笠和步枪,他抱着半块门板在浮冰间翻滚,子弹擦着耳朵飞过时,突然想起离家那夜张凤娥蹲在灶台边熬的红糖姜汤。当他在死人堆里扒拉出半袋炒面时,耳边又响起舅舅的吼声:"活着才有报仇的机会!"后来才知道,那次战役他父母为掩护乡亲被活埋,老宅的房梁上还挂着他们纳的千层底。 过雪山时高烧到说胡话,易耀彩被舅舅捆在马背上。那个装着"牛肉汤"的牛皮袋成了救命稻草——其实不过是煮了三天三夜的牛骨汤渣。当他在草地上捡到半块皮带时,突然发疯似的啃起来。同行的卫生员范景阳夺下皮带,从怀里掏出个烤土豆:"吃这个,闽西带来的。"这个河北姑娘不知道,眼前这个满脸冻疮的男孩,口袋里还揣着给新婚妻子打的银镯子。 1953年易耀彩带着海军制服回乡那天,张凤娥正在溪边捶打被单。水花溅湿了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她下意识把磨破的袖口往里拽了拽。当易耀彩颤抖着摸出那个包了三层油纸的银镯子时,老妇人突然转身跑开,打翻的木盆里漂着二十二双磨破的草鞋——每双鞋底都缝着张字条,最早的写着"耀彩出征日",最近的落款是"1952年冬"。 2019年重修紫瑶山革命遗址时,工人们在易家老宅墙缝里发现个铁盒。除了一枚1930年的扩红奖章,还有张泛黄的信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凤娥姐,今日打土豪分田地,想起你教我认的字'人'..."落款日期是1930年5月16日,正是易耀彩离家前三天。而在县志"烈属优抚"章节里,赫然记载着张凤娥从1931到1953年间,共领过18次"红军家属救济粮",每次都多出三升米——那是她瞒着所有人,把自家口粮省下的秘密。

0 阅读:0
薄荷猫少女

薄荷猫少女

思念是无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