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多尔衮带着清军进入中原时,他遇到了一个道士。好奇的多尔衮走上前去问道:“大清何时会亡?”没想到,道士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却让多尔衮冷汗直流,更神奇的是,道士的话竟然成了真! 那日京城的天空灰蒙蒙的,多尔衮骑着高头大马,在一众亲兵簇拥下巡视新占的城池。街角处,一位白发苍苍的道士正盘腿而坐,面前摆着卦摊,无风自动的幡旗上“神机妙算”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多尔衮心中一动,翻身下马,大步走到道士跟前,腰间的玉佩随着步伐撞出清脆声响:“道长,且给大清算上一卦,何时……”他顿了顿,“气数将尽?” 道士缓缓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直直盯着多尔衮,看得这位叱咤风云的摄政王心里发毛。良久,道士轻摇羽扇,慢悠悠吐出一句:“得国于孤寡,失国于孤寡。”
多尔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当今幼主福临即位时不过稚子,太后孤儿寡母,大清正是趁此良机挥师入关,夺了天下。可这“失国于孤寡”又作何解?刚要追问,道士却突然起身,收起卦摊,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巷子里。 回到营帐,多尔衮反复琢磨这句话,越想越觉得后背发凉。他下令追查道士踪迹,却一无所获,仿佛那人从未在世间出现过。此事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即便后来权倾朝野,偶尔午夜梦回,耳边还会响起道士那句谶语。 时光流转,两百多年过去了。1912年的紫禁城,寒风卷着残雪,六岁的溥仪蜷缩在龙椅上,懵懂地看着大臣们慌乱奔走。隆裕太后坐在一旁,手中攥着退位诏书,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此刻的大清,皇帝是幼童,太后守寡,正如当年道士所言——“失国于孤寡”。 从摄政王多尔衮踏入中原,到溥仪退位,清朝十二帝的兴衰荣辱,竟都暗合了道士的预言。有人说这是巧合,可细细想来,历史的轨迹仿佛早有定数。
当年清军入关时,多少人沉浸在开疆拓土的狂喜中,又有谁会把道士的话当真?直到王朝覆灭的那一刻,人们才惊觉,这句看似荒诞的预言,竟像一把尺子,丈量着大清从崛起到衰亡的全过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朝的更迭如同昼夜交替。那神秘道士留下的预言,不仅是对大清命运的精准概括,更让后人看到,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再强大的王朝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这其中蕴含的兴衰哲理,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