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50试飞画面的曝光,对于美军而言又是当头一棒。就连前美国空军部长都不得不承认,特朗普寄予厚望的F-47将来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1.歼50试飞,一处细节引关注 在当今世界军事科技竞赛中,中国无疑是引人注目的焦点,尤其是在第六代战斗机研发领域。最近,沈飞歼-50的试飞视频吸引了众多军迷的关注。 从外形上看,歼-50采用了兰姆达翼和无垂尾设计,加之全动翼尖与二元矢量喷管,在不损失机动性的情况下达到了极致简化的目标,将隐身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最新曝光的视频中,军迷们注意到歼-50侧面有一个凸起舱盖,位置靠近进气道前方,与三个主起落架轮胎直径相仿,这似乎证实了传闻中的格斗弹侧弹舱的存在。 2.侧弹舱的设计,对于现代空战至关重要 那么,在一架如此注重隐身和简化的战机上,沈飞为何仍然选择配置侧弹舱? 这种设计与当前的空战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在激烈的空战中,快速反应是生存的关键。战斗机通常依赖主弹舱挂载大部分武器,但打开主弹舱会增加被探测的风险。相比之下,侧弹舱可以在不增加暴露风险的情况下,迅速完成导弹发射任务。 其次,侧弹舱也顺应了现代战斗机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无人机日渐承担更多打击任务的背景下,传统战斗机不再需要携带过多大型武器。精确的小型化装备更契合当前战场需求。这不仅减轻了载重压力,也为战斗机腾出更多余地,用于隐身提升和电子战设备的装配。 总的来说,侧弹舱的存在不是一项简单的设计选择,而是现代空战思维的一次重大革新。 3.未来空战中,歼50堪比“空中大脑” 在未来的空战中,歼-50的角色,更像是在空中运筹帷幄的“大脑”。通过先进的数据链技术,歼-50与多个无人机形成作战编队,在战场上执行侦察、打击、防空压制等多种任务。这种协同作战能力让歼-50可以借助无人僚机收集情报、锁定目标并发起攻击,而自身则集中精力进行高效的指挥和控制。 在这个框架下,歼-50的侧弹舱设计再次显示出其战略优势。因为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虽然无人机承担了大量打击任务,但歼-50仍需应对可能突发的空中威胁。此时,侧弹舱的小巧与快捷便成为了其保护自身及指挥整支编队的最后保障。 歼-50的这些创新功能改变了现代战斗机的传统作战方式,使其在面对现代复杂防空体系时能更好的应对。 歼-50的一系列前沿设计,将其推向了新时代空战的最前沿,将在未来战场上大显身手。 4.看到歼50,美军前高官痛斥F-47 看完歼50的试飞视频后,前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对F-47的不满加剧,认为其出厂即落后。 在他看来,F-47的设计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美军希望通过穿透式制空理念,开发一种能在敌方防空网中如入无人之境的隐身战斗机。然而,这种战略构想有一个致命的前提——即假定对手的防空能力相对薄弱。 如今,俄罗斯和中国不断强化自身的反隐身探测技术,还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地面雷达和导弹系统。这就意味着,如果美国继续沿着原有的思路研发,很可能最终产出的机型一出厂就已落后于时代。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六代机上的规划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无论是沈飞的歼-50,还是成飞的歼-36,它们都展现出了不同的设计方向和战术应用潜力。歼-50注重隐身、指挥与机动性,成为制空作战的主力;而歼-36则可能在载弹量和航程上更胜一筹,被预测为可执行长时间、远距离任务的重型战斗轰炸机。 这种分工明确的双机组合,不仅迎合了现代战争对空中平台多样化需求的趋势,也反映出中国航空工业在技术创新和战略布局方面的不俗实力。这样看来,肯德尔的担心似乎也不无道理。
日夜战斗,歼-16凌晨出击,和外机缠斗50分钟。战斗机飞行员徐忠昌说,印象最深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