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垮台前,中国成功获得一款顶级战机,这是赶美超俄的契机

国际热点追踪者 2025-05-06 11:16:49

很早之前的2022年,美国军事媒体《军事观察》就曾发文称,中国在苏联解体之前获得了一款顶级战机,从而获取到了“赶美超俄”的契机。 美国军事媒体说的这款顶级战机,就是苏-27战机。如今再来看,这种说法还正确吗? 在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国力快速进入衰退期,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大幅度缓和。 双方关系缓和后,开始在军事上减少了对立。比如说当时中苏双方就约定不能在边境线上部署弹道导弹,现在中俄之间的“发射火箭/导弹互相通报机制”,就是那个年代谈判后慢慢演化出来的结果。 既然军事上减少了对立,那么军贸自然也可以恢复了。加上当时苏联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所以其也很愿意对中国出售战机,以换取外汇。 于是在1990年,中国和苏联经过数轮谈判后,成功签订了采购苏-27战机的协议。 不过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苏联在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其还没来得及交付苏-27整个国家就没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宣布继承苏联以往所有的国际地位和关系,自然也包括债务和军贸联系。 当时对于俄罗斯这个新生的国家,我国还担心俄罗斯会不会因为苏联的解体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不愿意对中国交付苏-27战机了。

但是幸好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并未发生大的转变,加上当时俄罗斯比苏联更缺乏外汇,所以非常愿意对中国出售苏-27战机。 于是在1992年的时候,俄罗斯对中国交付了当年苏联时代出售的苏-27战机。之后在1995年和1999年,俄罗斯和中国再次签订协议,又卖了2个批次的苏-27战机给中国,使得其出口的苏-27战机数量达到了76架。 并且在三次购买到俄制苏-27的同时,中国还和俄罗斯签署了苏-27的“技术转让协议”。 根据协议,俄罗斯将允许中国自行生产200架苏-27战机。如果中国有自己无法生产的零部件,则由俄罗斯负责提供。 于是中国开始对苏-27进行仿制,国产的苏-27就是后来的歼-11A战机。 当中国开始生产歼-11A型战机后,我国的军工航空产业就开始朝着世界一流水准迈进了。 首先我国发现苏-27战机有很多设计上的问题,尤其是俄罗斯提供的航电系统异常落后。于是我国开始对歼-11A进行升级,不仅对其机体设计进行了一定修改,还替换了它的雷达和航电系统。而升级后的歼-11战机,就是歼-11B战机。

不过歼-11B显然并不是终点,因为当时间步入21世纪后,以中美为首的国家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电子革命”,这些国家手里的雷达、航电、机载计算机等技术发展得相当迅猛。 歼-11B作为一款2008年前后开始服役的战机,它刚服役的时候我国电子技术依旧在进行相当迅猛的发展。所以歼-11B服役后,它上面的各种电子设备也会在短时间内落后于国际一线水准。 因此当时我国还在秘密研制另外一款以苏-27为基础设计的战机,那就是歼-16战机。

之后到2011年这款战机首飞,到2016年这款战机正式服役。而歼-16的服役,也意味着我国在四代机领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 作为一款“侧卫系战机”,歼-16的作战能力显然超出了俄罗斯所有的四代机。 因为中国在航电系统上明显领先于俄罗斯,就导致歼-16包括雷达、机载计算机、航电等设备都超过了苏-30、苏-35等战机上的同类型设备。 如果中俄双方爆发空战,那么中国的歼-16战机在远距离空战时会具备更大的优势。

相较于美国方面的战机,美国原版的F-15C/D战机在电子设备上也明显落后于我国的歼-16战机。一直到美国服役F-15EX,以及对F-15C/D的航电系统进行现代化升级后,美国的F-15战机电子设备才达到了和歼-16同一水平线。 所以在当前国际四代机领域,歼-16是一款明显世界领先的四代机。搭配上我国的现代化空战体系,其空战能力相当之强悍。 除开歼-16战机,当前中国还有五代机歼-20,且未来很快将服役五代舰载机歼-35战机。

歼-20的整体性能更加强悍,它对比上俄罗斯苏-57优势相当明显,对上美国F-22有航电系统上的优势,对上F-35则有机体设计上的优势,可以说是空战能力最强的五代机。 中国现在的航空产业已经有了“赶美超俄”的态势,而这一切,貌似都是从中国进口苏-27开始的。

当然,俄罗斯苏-27战机对中国的军工发展有巨大帮助,但中国军工发展更多的还是靠自身的努力。 就算中国没有买到苏-27战机,凭借我国歼-10战机和歼-20战机的表现,就足以说明中国有能力单独设计出世界领先的战机。

苏-27对于中国,最大的帮助还是缩短了我国研发四代机的时间。 中国拿到苏-27之后,可以沿着已经被证明成功的苏-27的技术路线,研制新的战机出来,就比如我国的歼-16战机。 如果没有苏-27,我国则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自己设计四代机的机体外形以及结构,这会让我国更晚服役重型四代机,以及花更多的资金。

但正如我们上边所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自己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就算拿到苏-27战机,也没法根据苏-27研发新战机出来。 像印度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印度也进口了苏-30战机,也拿到了苏-30的技术授权,自己生产了200多架苏-30战机,但印度却并没有以苏-30为基础,研发出自己的先进战机。

0 阅读:85
国际热点追踪者

国际热点追踪者

紧跟国际热点,为您追踪全球最新、最热的事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