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说了米粉和米黑的区别,一群人破防,说我故意抬高米粉身份。其实我并不觉得这算什么“捧高踩低”,事实就是事实。
并且进一步说,小米和某不可直视之物的矛盾,本质上也是价值观的矛盾。业务重合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最底子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并不是说小米在价值观优于某不可直视之物。说到底,蜘蛛编织蛛网,人类编织意义。所谓价值观取向、三观取向,其实就是社会发展和群体世界发展催生出来的适应于大众生存的zzzq。
说回价值观矛盾这一点。
小米自诞生之处就是一个受核心创始团队价值观影响巨深刻的企业,我把小米的核心驱动力归纳总结为理想主义。所以一方面,在面对消费电子的暴利和低质现象时,小米选择了性价比的商业模式。另外一方面,在某些大众认为艰难且不可逾越的技术领域,小米也在默默深耕。所以才有了神车SU7,才有了Ultra拿下纽北记录。
这种理想主义的起点,大致是来自于创始人雷总自身的追求。尽管这两年雷军爽文盛行,但熟悉小米和雷总的朋友们都知道,他并非像爽文男主那样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在小米之前屡屡碰壁,有不少商业上的遗憾。
按照马斯洛价值需求层次理论,已经完成了财富自由的他,创办小米的第一大动力绝非是基本的生理资源需求,而是顶层的自我价值实现。
既然要自我价值实现,那就要最酷的事情。虽然“酷”这个字听起来挺孩子气,把它放到企业目标上也有点幼稚,但你细想一下,把行业高溢价打下来,发布会最后一个“1999”duang地砸下来,是不是很酷?借着新能源的弯道超车机会,把传统豪华势力从纽北第一名的榜单上扯下来,是不是很酷?人车家全生态,跟科幻片描述的未来一样,是不是很酷?
再说到某不可直视之物,我并不觉得它的价值取向有什么问题,说到底,仅仅只是不同而已。但关键点在于,太旧了。企业以盈利为目标,由此一系列动作都围绕着核心盈利点出发。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因此你站得越靠前越能分到更多蛋糕,那好,我们就大力搞技术创新;
销售渠道方便市场拓展规模是吧,那好,我们和全国上下游渠道商紧密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大家一起分食利润,扩展销量;
新媒体时代,营销越来越重要了是吧?那好,我们多投钱,广撒网,多交友,牢牢把控好舆论方向。
真要说有什么问题吗?完全没有,既不违法,也不触及道德底线,甚至一套动作运行得非常漂亮,堪称商业模范。商业主体赚到钱了,高管赚到钱了,员工赚到钱了,渠道商赚到钱了,消费者承担了一些利润点,但他们不是很关注这个,也算是赚到了吧。看起来什么问题都没有,那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在于,每个版本都有每个版本的答案。我们不去细细讨论小米的叙事模式为什么能在最近两年迅速得到认可,但要注意的是,这一套逻辑生效伴随着某不可直视之物另外一套逻辑的失效。产品的强势是直接原因,但深层次却是版本更新的答案。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听惯了宏大叙事的时代已经破产了。
大家懒得再跟着沸腾了,因为很多人发现自己不过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时燃烧的机油。
你有利润很好,你们员工赚得盆满钵满很好。
但我们已经不想再考虑你好他好的事情了,我们想让自己好。我们想用上最酷的产品,开上酷到路人纷纷侧目的车。我们想自己用上物美价廉的产品,我们想买东西的时候还能被附赠情绪价值,而非是被嘲讽人人都买得起,你怎么买不起。
所以当我看到小米15的宣传语是“新起点”,小米SU7 Ultra的定位是“新豪车”的时候,感觉自己和小米的思考短暂且巧妙地同频了一下。“新”是对小米以往思路的整理和总结,也是对未来产品方向的再明确。小米的商业思考方向是目前市场里最罕见的,但肯定是未来最受认可的。
“燃烧吧,旧世界。”
圆滚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