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对手的评价:麦克阿瑟根本斗不过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后,中朝军队将麦克阿瑟的战线从三八线推进到了三十七度线附近,向前推进了80-110公里。在取得巨大战果的同时,彭德怀却顶着很大的压力,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压力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志愿军和人民军正在进攻的势头上,突然停止进攻,令人不解。二是把联合国军打过了三八线,占领了汉城,国内普遍认为只要一鼓作气,就能把联合国军赶出朝鲜。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苏联驻朝鲜大使兼军事顾问拉佐瓦耶夫,此人是二战后期苏军进入朝鲜向关东军进攻时的苏军集团军司令。当时拉佐瓦耶夫认为朝鲜战争可以速胜,主张乘胜追击。而彭德怀认为,乘胜追击容易,但要十分谨慎:第一,敌人虽遭到三次沉痛打击,但主力没有被削弱,后备力量很强,技术装备仍占有很大优势。第二,敌人在三八线以南地区设有坚固工事。第三,我军十分疲劳,特别是减员很大。第四是随着战线的逐次南移,我后方弱点暴露更多,前运后送十分困难。1951年1月5日,在君子里中朝军队高级干部会议上,彭德怀与拉佐瓦耶夫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彭德怀断然拒绝了拉佐瓦耶夫继续追击的建议。 会后,拉佐瓦耶夫立即发电报向斯大林告状,指责彭德怀“右倾保守,按兵不动,不乘胜追击”。彭德怀也把会谈情况报告给了国内。毛主席同意彭德怀的意见,并将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电告了斯大林。斯大林立即回电拉佐瓦耶夫说:“东方有天才的军事家,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统帅,东方战场一切听彭德怀的指挥。彭德怀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 斯大林很快就把拉佐瓦耶夫调回苏联。正像彭德怀预料的那样,麦克阿瑟企图在志愿军孤军深入后,发起第二次仁川登陆。发现志愿军没有上当后,便在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十几天,就集中了联合国军5个军16个师又3个旅和一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共23万人,发起了全面反攻。由于彭德怀及时停止攻击,又主动后撤,放弃汉城,采取机动防御的战略,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志愿军第四次战役从1月25日开始至4月下旬结束,共歼敌7.8万人。 接连输掉四次战役的麦克阿瑟于1951年4月11日15时,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杜鲁门总统宣布解除了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一代名将,黯然收场。 二战美军名将、巴顿将军的搭档布雷德利将军对此评价说:“麦克阿瑟那神话般的尊严被损害了。赤色中国人愚弄了这位一贯正确的军事天才,麦克阿瑟现有的能力和力量根本斗不过在朝鲜的中国指挥官彭德怀。”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29评论】【10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