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克农外出散步,一个戴草帽的老农朝他扔了一个纸团,直到他弯腰捡起纸团才离开,李克农打开一看,脸色大变:“日本特务要刺杀白总长,务请转告他切切不可大意!” 1937年,南京的街头弥漫着战前的紧张气息。李克农,一个看似普通的行人,却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突然,一个戴草帽的老农向他扔来一个纸团,直到他弯腰捡起纸团,老农才匆匆离开。李克农打开一看,脸色大变,纸团上写着:“日本特务要刺杀白总长,务请转告他切切不可大意!”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城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那时候,国共两党虽然政治上针锋相对,但在抗日这件大事上却达成了合作。李克农,作为中共情报工作的核心人物之一,被派到南京执行任务。他的工作就是搜集日军动向,保护抗战力量的安全。 李克农是个安徽人,1899年出生,1925年加入共产党。他在上海干过地下工作,躲过国民党的追捕,经验老道得很。到了1937年,他已经是中共情报网里的关键人物,专门负责在敌后搞情报。他的任务风险高,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暴露,可他硬是凭着机灵劲儿撑了下来。 那天,李克农照常在南京街头溜达,留心着周围的动静。就在这时,一个戴草帽的老农走过来,手一甩扔了个纸团,转身就混进人群不见了。李克农赶紧捡起来一看,上面那行字让他心里咯噔一下。日本特务要刺杀白崇禧,这可不是小事。白崇禧是国民党的大将,人称“小诸葛”,要是他出了事,抗战局面肯定得乱套。 李克农不敢耽搁,马上回住处琢磨这情报到底靠不靠谱。经过一番查证,他确认这个消息来自一个叫谭瑞义的老红军。谭瑞义原名叫谭震林,抗战爆发后改了身份,扮成老农潜伏在南京,专门盯着日本特务的动静。他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呢?原来他在城郊一个小酒馆里,无意中听到几个日本人嘀咕,提到“白崇禧”好几次,语气不对劲。谭瑞义凭着多年的经验,猜到他们要搞刺杀,可他身份敏感,只能用纸团的方式把消息传给李克农。 情报到手,李克农得赶紧想办法通知白崇禧。可这事不好办,他是中共的人,不能随便露面,白崇禧那边又是戒备森严。思来想去,他决定找谢和赓帮忙。 谢和赓是中共的地下党员,当时在白崇禧身边当秘书,位置特殊,能接触到不少机密。谢和赓接到任务后,也没含糊。他弄了份假的“军统密报”,把刺杀的消息藏在里面,然后不动声色地放到了白崇禧的办公桌上。白崇禧看到后,立马看出门道。他没慌,而是冷静地合计了一下,决定将计就计。 白崇禧放出风声,说自己要住在清凉山别墅,实际上却偷偷换了地方,还在别墅里设了埋伏。没几天,日本特务果然上钩。他们摸进别墅想下手,结果一头撞进了陷阱。双方交了火,日本特务全军覆没,刺杀计划泡了汤。 事后,李克农和谭瑞义在城外秘密碰了个面。李克农夸他干得漂亮,谭瑞义却说这是应该的,随即又接了新任务,继续潜伏下去。谢和赓也没声张,低调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这事后来没怎么宣扬,毕竟情报工作得保密。李克农继续在抗战中干情报,1955年还被授了上将军衔。谭瑞义的功劳多年后才公开,谢和赓解放后也过上了平静日子。白崇禧晚年到了台湾,偶尔提起清凉山那晚,心里多少有点感慨。想想看,在那段乱世里,还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
1937年,李克农外出散步,一个戴草帽的老农朝他扔了一个纸团,直到他弯腰捡起纸团
运赛过去
2025-05-07 12:01:0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