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州长真是太聪明了!他提出一个想法:加州和上海可以成为中转站,促进中美贸易往来!他的想法是这样的,东方大国的货物从上海发出,经由加州再分发到全美。美国的货物从加州发往上海,再由上海分发到全国。这样一来,贸易战就没必要打了。 加州州长这招确实够狠,直接把中美贸易的七寸给捏住了。上海和加州这俩地方,一个是全球最大港口的老家,一个是美国西海岸的经济心脏,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 先看看上海港的实力。2023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箱,相当于每天有13.4万个集装箱在港口里转圈圈,连续14年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这是什么概念?把这些集装箱一个接一个排起来,能绕地球赤道200多圈。 再看加州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这俩港口加起来处理了全美40%的进口货物,其中三分之一的中美贸易都得经过这儿。换句话说,加州港口就是美国西海岸的“贸易咽喉”,没了它,美国超市里的日用品、电子产品得少一半。 但光有港口还不够,还得看双方的贸易结构。 你想想,上海背后是长三角的制造业基地,电子、汽车、化工产品堆满了仓库,就等着往美国运。再看加州呢,硅谷的芯片、加州的杏仁、葡萄酒,都是中国市场的抢手货。这俩地方要是联手,就像一个卖五金的和一个卖水果的合伙开超市,互补性强得很。 举个简单的例子,把上海的汽车零部件运到加州,组装成整车再卖到全美;加州的杏仁运到上海,加工成零食再分销到中国各地,两边都能赚差价。 不过,这事儿也有难处。首先是物流成本。 要知道,上海到洛杉矶的海运时间大概14天,看起来挺快,但加上装卸、清关、内陆运输,一个集装箱从上海到芝加哥得73天,比疫情前多了一倍。而且运费贵得离谱,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运费能涨到32000美元,相当于一辆小轿车的价格。要是再算上关税,中国出口美国的化工产品关税能达到34%,美国的乙烷、丙烷进口到中国也得加税,这一来一回,利润就被削掉一大块。 政治因素更是绕不过去的坎儿。美国联邦政府对华打贸易战,可不是闹着玩的。2025年特朗普政府把中国商品关税提到125%,中国反手就对美国的能源化工品加征34%的关税。就算货物从加州中转,美国海关也可能查原产地,要是发现是“中国制造”,照样得交税。 是,加州政府一直和联邦政府唱反调,议会还通过决议支持加强对华合作,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呀,加州毕竟是美国的地盘,联邦政府一个政策就能让加州的如意算盘落空。 历史上倒是有成功案例。香港在中英贸易中当过中转站,西方封锁中国的时候,香港帮着把内地的大米、活禽运出去,把国外的药品、设备运进来。不过那时候香港是“自由港”,关税低、政策灵活。现在加州和上海能不能复制香港的模式?有点难。 加州虽然是美国经济第一大州,但毕竟是人家的地盘,美国政府随时能插手。上海倒是政策开放,但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可不含糊,芯片、光刻机这些玩意儿,就算从加州中转,也得被拦下来。 还有基础设施的问题。上海港的集疏运体系挺完善,海铁联运量年年涨,九条固定班列能把货物送到9个省份。加州港口也在搞绿色航运,中远海运的码头还拿过环保奖。但洛杉矶港的拥堵问题一直解决不了,85%的货船得在海上抛锚8天才能卸货,集装箱在码头滞留时间最长两个月。要是中转货物都堵在港口,再大的吞吐量也白搭。 说到底,加州州长的想法是好的,但现实骨感得很。中美贸易战的根子不在物流,而在地缘政治和科技霸权。就算加州和上海成了中转站,美国还是会盯着中国的芯片、新能源,中国也会防着美国的农产品、能源。除非双方能坐下来谈,把关税降下来,把科技封锁松一松,不然中转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解决不了根本矛盾。 不过话说回来,加州州长能想到这招,也算动了脑筋,毕竟自家的农业损失惨重,港口拥堵得冒烟,总得想办法自救嘛。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国为什么不收割印度?说白了,不是美国不想动印度,而是印度这块地太太硬,
【9评论】【27点赞】
向中看齐
一个分裂、混乱的美国才是好美国
风雪夜归人
阅
发酵粉
等加州独立成为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