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执法局突然对19个地方的中国企业搞出一波“钓鱼执法”,这事我倒是支持印度,干得漂亮!就得狠狠罚,就得给教训,让那些跑到有领土纠纷、不友好的国家投资的中企长点记性。真是自找麻烦,赔了钱也活该!记住,以后别再往印度送钱了,做生意可以,但绝对别去建厂开店,你敢去,他们就敢让你血本无归! 印度这个大市场,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地方,它看起来是个大金矿,14亿人口、经济增长快,这些标签吸引了无数中国企业想去淘一把金。可你真下场了才发现,里面的坑深到让人头皮发麻。 有不少中企带着资金和梦想去印度,结果呢?不是被查就是被罚,有的企业的钱直接被扣下,像小米被冻结资金,这种下场怎么看怎么憋屈。 你以为合同签好了,程序走完了就能安心做生意?印度这地儿,政策说变就变,今天还能开厂,明天可能就让你清空走人。 为什么会这样?真没道理可讲,说到底,还是跟两国关系脱不开,边境那点事儿闹得不消停,印度说封你的App就封,说查你的账就查。 你就是再努力,礼数做足了,碰上政策翻脸,不仅保护不了投资,连本都得搭进去。 而且,不光是中国企业,像亚马逊这些国际巨头也被折腾得够呛,印度的政策就是这么任性,规则说改就改,根本不给你缓冲的余地。 很多老板总觉得“我能行”“市场在发展”,但现实就是一再上演新交学费的悲剧,你在印度投得再多,企业做得再大,政策风险只会越来越大。 就算你市场做起来了,最后资金都不一定带得走,条条框框死抠细节,敏感行业各种限制,从外资到技术,哪样不是说堵就堵? 其实像义乌的生意人早摸透套路了——做生意就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谁也不欠谁,不敢动真格投资,跟他们就是做做贸易,风险就小多了。 可有些企业不信邪,非要重资产在印度扎根,结果怎么收场,前面跌倒的都还没爬起来,后面又跟着一批又一批。 说到底,印度的市场诱惑是大,但风险同样摆在那儿,地缘政治一有风吹草动,你投入再多都不值。 看看历史,走得早、脱身快的,多多少少能留点本钱,拖下去的一个比一个惨,不是说所有人都要撤离印度,但战略和心态真的得转变,多一个心眼、少一点幻想。 有的人说可以本地化、合作,但你得认清本质。这地方真不是光靠努力和人脉就够了,遇上抽风政策,谁都得埋单,说到底,印度这市场永远是个两面刃,机遇和风险混在一起。
最近,印度执法局突然对19个地方的中国企业搞出一波“钓鱼执法”,这事我倒是支持印
旑旎映芙蕖
2025-05-07 18:31:08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