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安徽农民携妻儿在北京流落街头,一个小男孩走来,掏出苹果递给他:叔叔,给弟弟吃吧!没想到,这颗苹果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漫步在北京通州区的街头,一所挂着七彩校牌的学校总能引人驻足,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这所名为光爱学校的地方,承载着一个温暖的故事,而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1997年的那个寒冬。 彼时的北京城,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天桥下蜷缩着三个瑟瑟发抖的身影:安徽农民石青华、他烧伤未愈的妻子,以及冻得嘴唇发紫的幼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这个家庭失去了一切,为了给妻子治伤,他们辗转来到北京,然而医药费如同倒入大海的盐粒,转眼便消耗殆尽。 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在深夜接近了他们,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塞给了石青华的儿子,这个简单的举动,在寒夜里绽放出不一样的温度,随后的日子里,更多的流浪儿教会了他们如何在街头求生:用报纸御寒,寻找避风的角落,在饭店后门等待剩饭。 这颗苹果在石青华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待妻子伤势好转,一家人回到安徽后,那些孩子的身影始终萦绕在他的梦中,第二年春天,他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抵押了家中仅有的两间瓦房,带着8000元重返北京。 在五环外租下一处农家院,挂上光爱之家的木牌,石青华开始了他的收容之路,最初的日子异常艰难,八个孩子挤在一张土炕上,餐桌上总是白菜配馒头,他白天骑三轮车收废品,晚上给孩子们补课,即便在房屋被暴雨冲塌的时候,他依然坚定地带着孩子们重建家园。 白菜爸爸的称号来源于2008年那段物价飞涨的日子,为了养活越来越多的孩子,石青华卖掉了结婚时的上海牌手表,换来三麻袋土豆,厨房里常年堆积的白菜帮子,见证了这位父亲的艰辛付出,然而,孩子们也都懂事得让人心疼,饭桌上总是主动把稠的留给年纪小的。 在光爱之家的历史长河中,2003年的非典疫情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当石青华在立交桥下发现一个发高烧的藏族女孩时,面对医院的拒收,他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了愿意施援手的赤脚医生,多年后,这个女孩考入民族大学,假期回来教其他孩子跳锅庄舞,成为光爱故事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学校几经搬迁,从农家院到废弃工厂,最终在通州找到了安身之所,政府划拨土地,爱心企业捐建教学楼,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场善意的接力中,有送来大米面粉的商贩,有主动前来教课的退休教师,这所始于一颗苹果的学校,逐渐成为温暖数百个孩子的港湾。 即便到了今天,石青华仍保持着天不亮就起床的习惯,为孩子们熬制香甜的小米粥,关节炎发作时,他仍坚持着日常的操劳,当曾经的学生开车来接他去海南过冬时,他却放心不下要看护孩子们过年,只好通过视频与散布各地的儿女们团聚。 站在今天的光爱学校门前,回望那个寒冷的冬夜,一个流浪儿递出的苹果,像一颗晨星点亮了黑暗,这所承载着数百个孩子梦想的学校,见证了善意如何在人间传递:一个被温暖过的人,用余生温暖了更多的人。 二十多年过去,当年那个蜷缩在天桥下的父亲,已经成为数百个孩子的白菜爸爸,光爱学校里的每一声笑语,都是那颗苹果结出的果实;每一个走出校门的孩子,都是善意传递的新起点,这个始于街头的温暖故事,终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继续生长、开花。 信息来源:央视——《别样的新年:石青华和他的103个孩子们》
1997年,安徽农民携妻儿在北京流落街头,一个小男孩走来,掏出苹果递给他:叔叔,
雾里看花水中
2025-05-08 01:19:4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