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卖土鸡结果土是商标名“德子土鸡”变“德子土”,消费信任如何守?
曾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凭借“三德子”一角家喻户晓的演员赵亮,转型创业投身土鸡养殖,本是一段明星跨界、助力农业的佳话,却因“德子土鸡”的商标问题陷入舆论风暴,引发公众热议。直播间里热卖的“德子土鸡”,实际注册商标为“德子土”,这一细节被曝光后,迅速点燃了网友的质疑情绪。
从商业角度看,商标注册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但赵亮团队将“德子土”与“土鸡”概念结合宣传,极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购买的是名为“德子土鸡”的特定品种或品牌土鸡。此前,赵亮的公司曾申请“德子土鸡”“德子土猪”等商标,均未成功,最终注册成功的“德子土”被包装成“德子土鸡”进行售卖,这种“商标拆分”策略,难免有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之嫌。
从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消费者有权获得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当宣传与实际商标不符时,消费者会感觉被欺骗,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德子土鸡”商标另有蹊跷,对产品的品质和商家的信任度都会大打折扣。在某投诉平台上,已有大量投诉指向“产品与宣传不符”,这也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这种商标误导行为的不满。
类似的商标争议并非个例。“千禾0添加酱油”“壹号土猪肉”等案例中,商标都存在易混淆之处,利用公众对某些产品属性(如“0添加”“土猪肉”)的关注,将这些词汇作为商标的一部分,造成消费者理解偏差。这种做法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挤压了那些靠品质和诚信经营的合规企业的生存空间。
赵亮作为公众人物,利用自身知名度为产品背书,更应肩负起社会责任。他早年转型养鸡创业,凭借“助农扶贫”标签积累了良好口碑,消费者基于对“三德子”角色的喜爱和信任,选择支持他的土鸡产品。但此次商标争议,无疑消耗了公众对他的信任。如果明星只看重商业利益,忽视产品的真实宣传和消费者权益,不仅会影响自身形象,还可能对整个明星带货行业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