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惊现11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成功拆除10枚后,在

喻宁侃社会 2025-05-08 12:18:11

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惊现11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成功拆除10枚后,在剪第11枚炸弹的引线时,炸弹突然爆炸了!

那年初秋的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空气中飘着烧秸秆的焦糊味,市中心一家四层楼高的酒店后厨里,五十多岁的张大姐正拿着抹布擦灶台。

她擦到煤气管道拐弯处时,手背蹭着个冰凉梆硬的东西,凑近看是个灰扑扑的铁盒子,上头还闪着小红点。

张大姐年轻时在农机厂当过仓库保管员,认得这是雷管引信的模样,手里抹布啪嗒掉进洗菜池,撒腿就往外跑。

酒店经理老刘接到报告时,正跟会计对账本,听张大姐比划完炸弹形状,后脖颈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他先让前台按紧急按钮,刺耳的警报声立刻响彻整栋楼,穿白衬衫的服务员、后厨戴高帽的师傅、住宿的客人,像被捅了马蜂窝似的往街上涌。

老刘边往厨房跑边掏手机,他手指头哆嗦着按了三次才拨通了报警电话。

市公安局值班室接到电话十分钟后,四辆警车打着双闪冲进酒店后院,带队的王副局长刚推开车门,就看见从另一辆吉普车上跳下来个穿深蓝制服的中年汉子。

这人脸上有道疤,从左边眉骨斜到耳垂,正是刚从省厅调来的排爆队长于尚清,他原本在家休工伤假,听说有炸弹连警服都没换,抓了件防弹背心就往现场赶。

厨房里那个贴着煤气阀门的铁疙瘩,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于尚清蹲下来端详,发现炸弹外壳是用锅炉钢板焊的,接缝处抹着防水胶。

计时器是电子表改装的,红绿电线像蜘蛛腿似的伸出来,他摸出随身带的瑞士军刀,轻轻挑开外壳卡扣,里头露出拳头大的硝铵炸药块,旁边还绑着两节五号电池。

外头围观的人群里,有个穿花衬衫的出租车司机认出于尚清,跟旁边卖菜的大娘说:"这老于可是个狠角色,九八年化肥厂爆炸案,他抱着冒烟的炸药包跑了两里地。"

正说着,厨房窗户里突然飞出个黑乎乎的东西,啪嗒落在警车引擎盖上,几个年轻民警刚要躲,发现是拆下来的雷管引信,已经泡在肥皂水里了。

等处理完第一个炸弹,于尚清的后背全湿透了,他正拧开水龙头想洗把脸,徒弟小陈举着探测仪慌慌张张跑进来:"师父,二楼客房的床底下又扫出来三个!"

这话让在场的人心里咯噔一下,老刘扶着墙直喘粗气,他这酒店总共就四十间房,要都藏了炸弹可怎么得了。

从晌午到日头偏西,于尚清像犁地的老黄牛似的,把酒店上下三层翻了个遍,锅炉房的通风管道、洗手间的吊顶夹层、甚至大堂盆栽的泥巴里,总共起出来十枚炸弹。

这些炸弹个个长得不一样,有的用闹钟改定时器,有的拿BB机当遥控装置,最绝的是藏在暖水瓶胆里的那个,得用听诊器贴着瓶口找震动频率。

拆到第十个的时候,他的手指头已经不听使唤了,防爆服里能倒出半碗汗,太阳穴突突直跳。他蹲在楼梯拐角歇气,摸出裤兜里皱巴巴的红梅烟,刚点上火,对讲机里又传来喊声:"后院煤堆里还有最后一个!"

这个炸弹藏得最刁钻,半截身子埋在蜂窝煤里,露在外头的部分缠着防风打火机,于尚清跪在地上扒拉煤渣时,天上开始掉雨点子。

徒弟要给他打伞,被他一把推开:"伞骨子是金属的,碰着引线咱都得完蛋。"

雨越下越大,顺着防爆头盔的玻璃面罩往下流,于尚清摸到炸弹外壳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个不是铁皮焊的,是拿生铁浇铸的整体壳子,连条缝都没有。

他让徒弟把X光机抬过来,屏幕上显示里头装着水银平衡装置,只要角度偏过十五度就会引爆。

现场突然刮起阵邪风,把遮雨棚吹得哗啦响,于尚清赶紧用身子护住炸弹,后腰硌在煤堆上生疼。他摸出液压剪,对着X光片显示的导线位置比划,却发现水银管和炸药之间还连着根头发丝细的铜线。

剪到第七根线时,防爆服里的衬衣能拧出水来,于尚清眼前发黑,咬破舌尖才清醒点,他摸出裤兜里那张全家福照片,拿防爆胶布贴在头盔内侧。

照片上六岁的儿子正冲他笑,那笑容跟他去年除夕拆掉哑炮回家时一模一样。

最后一根蓝线被剪断的瞬间,炸弹内部突然传出"咔哒"声,于尚清本能地往煤堆里扑,气浪掀翻了他的头盔。

后来醒过来时,他躺在医院ICU里,右腿没了知觉,左手剩下三根指头,护士说他昏迷时,病房外头乌泱泱挤满了老百姓,有送鸡蛋的,有塞红包的,还有个老奶奶跪在走廊念了一夜佛经。

三个月后案子告破,原来是酒店前任承包商的儿子报复社会,法院公审那天,于尚清坐着轮椅出庭作证。

他右腿裤管空荡荡的,拿钢夹子的左手却把罪犯照片攥出了褶子,休庭时,有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跑过来敬礼,于尚清用残存的手指头回了礼,钢夹子在阳光下晃得刺眼。

如今在齐齐哈尔的警察博物馆里,摆着当年那个生铁炸弹的残骸,外壳上还能看见歪歪扭扭的刻痕,是于尚清昏迷前用钢夹子划的记号。

0 阅读:64
喻宁侃社会

喻宁侃社会

不要在意不在意你的人。不要考虑不考虑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