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1日,邱小强趁妻子洗澡之际,向她的咖啡杯中投入了致命剂量的麻醉剂。妻子毫无防备地喝了下去,很快出现了头昏、心跳减速等症状。邱小强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在生死线上挣扎,却不慌不忙地将咖啡杯洗净……
信源:百度百科——邱小强案
邱小强是医院的风云人物,年仅三十出头,已是主治医生。他出身普通,但娶了苏州市副市长顾泗荣的独女顾苏,从此仕途一路顺风。
顾泗荣原是个严谨正直的老干部,最初并不赞成这门亲事,担心这个小伙子有野心。
但顾苏坚决,一意孤行,为爱嫁给了邱小强,还辞去外地高薪岗位,回到苏州安稳生活。
婚后的头几年看似幸福,顾苏性格温婉,体弱却通情达理。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直小心养着。
邱小强在岳父的提携下,从普通住院医师一路升为副主任医师。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却在医院里对那个笑靥如花的实习护士张凡动了心。
张凡出身农村,家境一般,努力肯干,对邱小强这个“业界大牛”既敬又慕。
两人开始只是偶尔一起值夜班、探讨病例,后来渐渐多了些说不清的暧昧。张凡不懂深浅,邱小强却步步试探。
情到浓时,张凡提出:“我们在一起吧。”
邱小强一怔,随后冷冷一笑:“我结了婚的。”
张凡眼圈一红,哽咽着:“你不爱她,对不对?”
他沉默不语。是的,他不爱顾苏,或者说,从未真正爱过。他娶她,是因为她的身份背景。
而现在,他事业稳了,地位也有了,他开始不满足于平淡,甚至想摆脱一切束缚。
“她有心脏病,”某次夜班中,邱小强随口说出一句,“咖啡都不敢多喝。”
张凡望着他,眼神像在看一个可以改变她命运的人。
恶念就是从这点点滴滴中慢慢生根的。他开始盘算,一旦顾苏出了事,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和张凡在一起,而这个女人的死亡,还可以归结为“病发”。
机会不久就来了。
2004年冬,顾苏频繁出现心悸、头晕的症状。邱小强表面紧张,实际上却在试探她的反应。
他在她的咖啡中少量掺入氯胺酮——这是一种麻醉剂,常用于外科手术,用量控制极其严格。
顾苏喝下后,症状如他预料的一样发生,但因为剂量不足,并没有致命。她以为只是自己心脏出了点问题,并未多想,仍照旧生活。
邱小强渐渐加大剂量,每次都趁她洗澡或不备之际下药,然后再一脸关切地陪她去医院。
2005年春天,阴雨绵绵的一天,邱小强在家提前准备了一杯热咖啡。他在其中加入了足够致死的氯胺酮剂量。他知道,这次不会再出什么岔子。
“你今天怎么这么体贴?”顾苏裹着浴巾,坐在沙发上接过杯子,眼中有一丝惊喜。
邱小强温柔一笑:“换季了,怕你冷。”
她笑着喝了几口,话还没说完,便开始头晕、嘴唇发紫。他装作惊慌,打了120。但在等待急救车的十分钟里,他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轻轻把那只咖啡杯洗净,藏进洗碗机里。
顾苏最终死于心脏骤停。医院的初步诊断也指向“心脏病发作”。
顾泗荣闻讯赶来,悲痛欲绝。老干部虽早已退休,但在政界仍有人脉,他心中隐隐觉得不对——女儿虽有心脏病,但平日饮食作息一直注意,从无如此严重发作。
他坚持要求尸检。
结果震惊所有人:顾苏体内氯胺酮含量远超正常值,心脏肌肉有长期中毒反应。这意味着,她的死是“人为”造成的,而非偶发。
警方介入后,医院的药品登记、监控记录和张凡手机中保存的一条模糊短信成为突破口——“她要是没了,我就是你的了。”
邱小强被当场逮捕。审讯中他面无表情,面对证据百口莫辩。在张凡的逼问和崩溃中,他承认了全部罪行。
2005年秋,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邱小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当判决书宣读那一刻,顾泗荣坐在角落,头发已白,手颤如秋叶。
“你这个禽兽不如的畜生,夺了我女儿的命。”他喃喃道。
执行那天顾泗荣站在墓地前,手抚墓碑,泪流满面。他辞去了所有社会职务,搬离老宅,不问世事,但他没有就此沉沦。
他把余生投入到了药品管理体制改革中,推动医院麻醉药物严格登记制度,为全国多家医院提供改革方案。
“我救不了我女儿,但希望再没有人死于药物滥用与监管漏洞。”他说。
在他的倡议下,苏州多家医院建立了药品追踪系统,重症监护、麻醉药品需双人签字取用,杜绝个人私自取药行为。
他用一生的努力,换来一点点制度的进步,也算是在那片灰色阴影下,为女儿照亮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