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黄维见军粮发霉还掺着砂石,给何应钦的办公室寄去了一袋,何应钦大怒,派人调查黄维,黄维的顶头上司关麟征也趁机发难。
1943年秋天,黄维发现发给部队的粮食有问题,打开麻袋一看,里头全是长了绿毛的陈米,还掺着不少砂石。
看到这一幕他气不打一处来,拿着半袋子霉米就往军政部长何应钦办公室寄,没曾想这一寄,竟给他惹来了大麻烦。
何应钦在重庆收到这包发霉粮食,气得把茶杯都摔了,其实他早就看黄维不顺眼,倒不是因为黄维真犯了什么错,主要是黄维属于陈诚那个派系的人。
他和陈诚向来不对付,逮着机会就要整对方的人,这回黄维主动送上门来,他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第二天就派了调查组去黄维部队,说来也怪,这几个调查员到了军营,看见士兵们穿得整整齐齐,吃的也是正经白米饭,跟其他部队破衣烂衫的兵完全不一样。
带头的调查员心里明白,黄维这人是真把兵当人看,可该捞的好处还得捞,他们找到黄维,话里话外暗示要给点"茶水钱"。
不过,他可不吃这一套,直接拍桌子说:"我黄某人要是贪污半个铜板,你们现在就把我毙了!"
这下可把调查员惹毛了,回去就写报告,硬说黄维贪污军饷,何应钦拿着报告如获至宝,转头就去找蒋介石告状。
而他们之间的矛盾,老蒋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知道黄维带兵打仗是把好手,平时又不会搞歪门邪道,可眼下何应钦抓着把柄不放,总要给个交代。
没曾想,就在这时黄维的顶头上司关麟征也跳出来了,关麟征和陈诚是死对头,平时在战场上抢功劳,在官场上争位子。
他早就想把陈诚的人从自己地盘上赶走,这回可算逮着机会,关麟征给何应钦出主意,说黄维这是"破坏军需",罪名可比贪污严重多了。
当时部队里吃空饷是常事,当官的都往自己口袋里搂钱,黄维偏偏是个另类,他把上面拨的军费用在士兵身上,还带着部队开荒种菜。
别的军官抽大烟包姨太,他天天跟士兵同吃同住,这么个不会来事的主儿,在官场里自然处处碰钉子。
蒋介石那边也犯愁,陈诚听说自己手下爱将被整,连夜从湖北前线赶回来求情,他抱来一摞账本,上面记着每笔军费的去向。
老蒋翻着账本,看见上面记着买了几头猪给士兵加餐,修了多少间营房,连买针线的钱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下更笃定黄维是被人陷害了。
可何应钦和关麟征那边闹得凶,非得要严办黄维,最后老蒋和稀泥,把黄维调去当了个闲职。
表面说是平调,实际就是削了兵权,听说调令下来那天,黄维手下的兵们哭成一片,好些人跪着求他别走,奈何官大一级压死人,黄维收拾完行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待了三年的部队。
这事过去没多久,关麟征就把自己小舅子安插到黄维原来的位置,新来的长官上任头件事就是克扣军饷,士兵们又回到吃糠咽菜的日子。
何应钦那边也没闲着,转头又去整陈诚手下的其他军官,只有黄维被调到后方军校教书,算是躲过了后来的派系倾轧。
但最冤的还是那些当兵的,好不容易摊上个真心待他们的长官,结果因为上头勾心斗角,又被打回原形。
后来有人回忆说,黄维走后的半年里,他带过的部队跑了百十号逃兵,都是实在熬不下去的。
后来有人问黄维后不后悔当初寄那包霉米,他就一句话:"再碰上这种事,老子还这么干!"可惜他再也没机会带兵了。
等到1948年淮海战役,蒋介石临时抓壮丁似的把他派上前线,结果带着十二万大军全军覆没,而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消息来源:《文化中国》黄维,一个将军的“改造”
王仙客
黄维不贪污不代表他有多干净,54军本来就是陈诚的基本部队,无论士兵粮饷还是军官的特别活动费都是足额发放,黄维根本不需要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