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蒋介石到安徽大学视察,与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吵架,蒋介石狠狠

运赛过去 2025-05-08 14:00:07

1928年11月,蒋介石到安徽大学视察,与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吵架,蒋介石狠狠打了刘文典两个耳光。谁料,刘文典趁蒋介石不备,往他的肚子上踹了一脚,蒋介石应声倒地。蒋介石挨了刘文典一脚后,十分恼怒,立刻叫人把刘文典抓起来了 1928年11月,安徽大学上演了一出让人瞠目结舌的戏码。蒋介石,大权在握的国民政府主席,视察学校时竟跟校长刘文典吵翻了天。蒋介石甩手给了刘文典两耳光,可谁也没想到,刘文典不甘示弱,趁人不备一脚踹在蒋介石肚子上,把这位大人物踢得摔了个跟头。 刘文典这人,放到哪儿都是个传奇。1889年他出生在安徽怀宁,从小脑子灵光,书读得特别好。1906年考进安徽公学,碰上了陈独秀、刘师培这些新思想的牛人,受了不少民主革命的启发。1907年,他加入同盟会,跟着干反清的事儿。1909年,他跑去日本读早稻田大学,专攻古籍整理,拜在国学大咖章炳麟门下。在日本,他还认识了孙中山,帮着整理革命文件,脑子活络又靠谱,挺受器重。1912年回国,他干起了上海《民立报》的编辑,文章写得尖锐,逮着时弊就批。1913年二次革命没搞成,他又跟孙中山去了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当孙中山的秘书,负责党务文件,干得有板有眼。 到了1916年,刘文典看腻了军阀打来打去,干脆转行搞教育,进了北京大学教书。他教古文经典,学问深得很,讲课又生动,学生都爱听。他还掺和《新青年》杂志,翻译西方的思想书,给新文化运动添了把火。1923年,他弄出了《淮南鸿烈集解》,校勘认真,注释到位,学术圈都说这是国学里的扛鼎之作。1928年,他被请回老家筹建安徽大学,当了文学院院长,还临时管着校长的事儿。他特别推崇学术自由,总说“大学不是官场,学问比权势重要”,平时穿着长袍在校园晃悠,跟学生聊学问,师生都挺尊敬他。不过,他这人脾气直,对权势看不上眼,这也给他后来的麻烦埋了雷。 事情的导火索是1928年11月的一场学潮。安徽大学的学生去看安徽第一女子中学的文艺演出,结果跟女中师生吵起来了,还动了手。军警过来镇压,学生不服,闹得更大,变成了轰轰烈烈的学潮。安徽省政府压不住,恰好蒋介石来安庆视察,就亲自出马管这事儿。11月29日,他在省政府礼堂召集人开会,刘文典也在场。蒋介石上来就问刘文典咋不管好学生,刘文典觉得学生是有错,但事儿有原因,不同意蒋介石非要严惩。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火药味越来越浓。蒋介石脾气上来了,抬手就给了刘文典两耳光。刘文典捂着脸,气不过,趁蒋介石转身,猛地一脚踹过去,正中蒋介石肚子。蒋介石没防住,摔了个四脚朝天,当场就让人把刘文典抓了起来。 刘文典被抓后,安徽大学师生炸了锅,联合其他学校一块儿请愿,教育界的大佬像蔡元培、胡适也出来说话。舆论闹得太大,蒋介石扛不住压力,12月初只好放了刘文典,但让他赶紧离开安徽。刘文典出了狱,气呼呼地走了,去了北京。1929年,他到清华大学教中文系,照样研究古籍,讲课还是那么带劲。1937年抗战打起来,他没走,留在北平,1938年才辗转去了昆明,进了西南联大。那时候条件差得不行,他还是坚持上课,写出了《庄子补正》这样的大作。1944年,他跟同事闹翻了,就去了云南大学教书,一直干到1958年去世。 刘文典这辈子挺硬气。抗战时,日本鬼子拉他下水,他披上僧袍抗议,文人的骨气全出来了。他的学术厉害,性格也倔,硬是没向谁低过头。那次跟蒋介石的冲突,成了他人生里抹不掉的一笔。这事儿闹得挺大,蒋介石吃了瘪,刘文典也没讨到好,可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真挺让人佩服。蒋介石那时候风头正劲,却在这么个小校长身上栽了跟头,多少有点丢人。

0 阅读: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