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陈芝秀抛下年幼子女和丈夫常书鸿,跟下属私奔。没想到19年后,她衣衫褴褛,目光呆滞与女儿相遇,此时她已下嫁工人。她对女儿说了一句话,让女儿深感理解,还每月寄钱给她。
陈芝秀,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她拥有大家闺秀所拥有的一切,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尤其是在美术方面,特别有天赋,父母还送她去了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
像陈芝秀这样优秀的女子,是很多男性心目中的“白月光”,但是陈芝秀一直没有心仪的男子。直到17岁那年,她遇到了养母的侄子常书鸿。
此时的常书鸿是浙江省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的一名学生,玉树临风,谈吐文雅。可以说陈芝秀对他一见钟情,之后两人便开始鸿雁传书,顺理成章的恋爱结婚。
1927年,常书鸿带职自费赴法国留学,11月考入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学习。为了跟随丈夫的脚步,第二年,陈芝秀也考取了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雕塑专业,去了法国。
虽然陈芝秀没有丈夫那么优秀,但是她在班里的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后来,陈芝秀生下了女儿常沙娜,一家三口的生活其乐融融。
那时候的陈芝秀可以说是集贤惠,美貌和优秀于一身,她有自己的工作,又能照顾家庭,经常织一些好看的毛衣,把女儿打扮的像个小公主一样。
那时候,陈芝秀和常书鸿的家成了留学生经常聚集的地方,他们高谈阔论,谈天说地,艺术氛围很是浓厚,陈芝秀非常享受在法国的那种生活气息。
然而几年后的一天,陈芝秀正在享受的生活被丈夫要回国的决定打乱了。
1935年的一天,常书鸿在街头发现了来自家乡敦煌艺术品的时候,他决心要回到祖国,去敦煌发挥自己的余热。
陈芝秀得知丈夫的想法后,两人虽然产生了争执,但是她也要跟随丈夫的脚步回国。她本以为是要回北京居住,就提前在法国买了很多生活用品。但是没想到回国不久后,抗战就爆发了,之后他们一路辗转,像逃难似到了重庆,期间,女儿还差点失去生命。
在重庆,常书鸿搞创作,陈芝秀照顾家庭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1942年,常书鸿被任命为敦煌研究所所长。当陈芝秀得知一家人又要辗转搬到敦煌时,她哭了很久,还与丈夫争吵了一顿。好不容易刚过了一段平静生活,现在要去天寒地冻的“鬼地方”,这之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1943年,陈芝秀带着两个孩子跟着丈夫颠簸了一个多月才到了兰州。穿着红色棉旗袍,踩着高跟鞋的陈芝秀与小县城的环境似乎格格不入,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她听从丈夫的建议开始拿起雕塑刀工作。
但是不久后,陈芝秀就觉得每天在这种环境下做着重复的工作,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这是他丈夫兴趣爱好,并不是她的所爱。再加上生活上一点都不方便,不但没肉吃,就连青菜也是少得可怜,吃水都要跑到很远的冰窖里去取。面对这样的生活,陈芝秀有无数次想逃离这里的想法。
没想到不久之后,她的这个想法就实现了。
1945年,有个叫赵忠清的退役军官来到了敦煌莫高窟,常书鸿得知他和陈芝秀是同乡,就让他当了总务主任,而且在陈芝秀生病期间,还让赵忠清代替自己照顾她。
陈芝秀看着对自己嘘寒问暖的赵忠清,再想想经常把工作当“老婆”的常书鸿,它的心里难免会觉得凄凉。与赵忠清见面的次数越多,陈芝秀就越发觉得丈夫一点都不体贴自己。
抱着这样的想法和心态,陈芝秀和赵忠清好上了,而且两人还一起策划了“私奔”。
这年的夏天,陈芝秀借口让赵忠清陪着自己去兰州看病,她离开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和丈夫。
离开兰州后,陈芝秀和赵忠清回了江南。起初赵忠清靠着以前的战友,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差事,陈芝秀因此也过了一段上流人士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新中国成立后,赵忠清因为历史夜幕被判入狱,陈芝秀也被牵连,可想而知,没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她的生活又多困顿。
为了生存,陈芝秀又嫁给了一个工人,她自己则靠给人家洗衣服挣一些微薄的收入。
此时的常书鸿已成为兰州艺术学院的院长,而她却是一个被生活磨砺得面目全非的农妇,她悔恨不已,但是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种下的苦果。
1962,陈芝秀得知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一名教员的女儿沙娜到杭州时,她央求常书鸿的大哥,希望能见自己的女儿一面。
见了女儿,陈芝秀只是说:“沙娜,我对不起你们……可是你不能只怨我一个人,你爸爸也有责任。”“现在我也很苦,这是上帝对我的惩罚。”
善良的沙娜看着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的母亲,她心里很不舒服,只说了句“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之后,她经常背着父亲给母亲偷偷寄钱。直到1979年,陈芝秀去世。
一个是洗尽铅华的一代名媛,一个是享尽名誉的艺术之子,两人的结合是再完美不过了。但是陈芝秀却有颗不安分的心,她以为换个人,就能得到想要的生活。可是世事变迁,谁也不知道未来什么样,最终她亲手毁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她也尝到了自己当年酿下的苦果。
不过,看问题要全面。如果常书鸿多关心关心陈芝秀,给她想要的关爱和关心,或许她就不会选择其他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