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曹德旺和王石一起参观万福寺,看到寺庙破败不堪。方丈说重修寺庙需要花费

静赏秋月意韵绵 2025-05-08 14:08:57

2009年,曹德旺和王石一起参观万福寺,看到寺庙破败不堪。方丈说重修寺庙需要花费1,600万,曹德旺最后花2.5亿重金重修万福寺。 万福寺,原名“福安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位于福州郊外一处青山环抱、溪水潺潺的风水宝地。 相传初建之时,一位高僧夜观天象,感天地祥瑞之气聚于此地,遂立一座庙宇祈愿百姓安康,福泽绵延,因而取名“福安”。 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修缮扩建,寺庙香火鼎盛,成为闽地著名的佛教胜地。 随着时代变迁,战火与自然灾害频仍,寺宇多次毁于兵燹火灾,至近代已破败不堪,仅余残垣断壁,昔日庄严威仪不复存在。 2009年的一个春日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这片历经千年风霜的土地上。曹德旺应老友王石之邀,共同前往福州郊外踏青游览。 两人皆为虔诚信佛之人,途中偶然得知当地有一座千年古刹“万福寺”,便决定前去一观。 踏入万福寺旧址,两人所见令人为之动容:殿宇残破,屋顶漏雨,佛像风蚀,墙壁斑驳,香炉中已无香烟,庙中冷清荒凉。 只见一位年迈的方丈身着旧僧衣,坐于残砖乱瓦之间,正默诵经文。见有人前来,方丈起身迎接,神情安详,却难掩眼中一丝落寞。 在简单寒暄后,方丈感叹:“此寺历经千年,见证无数世事变迁,如今却落得如此荒凉。 若想重修,最少需一千六百万,可如今寺中贫乏,连日常香火钱都难以维持,更遑论大修。”话语中带着无奈,却也有一份不肯放弃的坚守。 曹德旺听后沉默良久,举目望向庙中斑驳的佛像,仿佛穿越千年历史,感受到这片土地曾经的庄严与安宁。 他忽然回忆起儿时母亲带他烧香拜佛的情景,也想到自己在商海沉浮数十载,逢凶化吉、逢难有救,皆得佛佑,不禁动容。 回程路上,王石半开玩笑地说:“老曹,要不你出资把这万福寺修一下,也算积点福报。”曹德旺听后未作答,只是点点头。 数日后,他亲自派人赴寺详查修缮所需,又请来国内顶尖古建专家设计重修方案,目标不仅是修复,更是还原历史,重现唐风宋韵之庄严佛地。 最终,曹德旺决定全额捐资,且非最初所说的1600万,而是高达2.5亿元人民币。消息传出,震动一时。 有人惊讶其豪举,有人质疑其动机,而曹德旺却一如既往低调:“我只是在尽一份心。钱花出去,我心安。” 这笔2.5亿的巨资中,不仅用于万福寺的主体修缮,更包括周边山水环境的恢复、僧人修行空间的建设、古文物的修复保护、寺中藏经楼的重建,以及文化教育功能的增设。 他希望这不仅是一个佛教场所,更是一处心灵净土,让后来者在此找到敬畏、宁静与善念。 重修工程历时近四年。期间,曹德旺多次亲赴工地视察,关心工程进展,甚至参与细节设计。 他坚持采用传统工艺,不惜成本从全国各地寻觅上好木材与石料,还请来了多位国家级古建匠人亲自雕梁画栋。 每一块砖瓦、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力求还原历史神韵,庄严而不浮夸,肃穆而不冷漠。、 2014年夏,重建后的万福寺终于落成,庄重恢弘、气势不凡。大殿巍峨,金身佛像焕然一新;香客络绎不绝,钟声悠扬,檀香缭绕;周边山林整治一新,溪水潺潺,鸟语花香。 一时间,万福寺再度成为闽地重要的佛教圣地,也成为无数人心灵的安放之所。 寺院落成典礼上,方丈眼含热泪,向曹德旺三拜九叩,以谢其再造之恩。曹德旺却笑着摇头:“福田靠心种,善缘自结。 今日所为,不为名,不为利,只愿后人见此寺,知有信仰、知有善念、知有愿力。” 如今的万福寺,已不只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慈善精神的象征。而那段“1,600万与2.5亿”的故事,也成为佛门内外广为传颂的佳话。 有人说,曹德旺是佛前许愿、人间还愿;也有人说,他以凡人之力,做菩萨之行。

0 阅读:0
静赏秋月意韵绵

静赏秋月意韵绵

静赏秋月意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