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安微农民带妻儿在北京街头流浪,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凑近,从怀里捧出个苹果递给他:“叔叔,给弟弟吃!”谁料,这个苹果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1997年那个冷得掉鼻子的冬天,北京街头的风像刀子一样刮着。天桥底下,石青华抱着烧伤未愈的妻子,怀里搂着冻得嘴唇发紫的小儿子,一家人裹着破被子蜷成一团。他从安徽老家一路逃难似的赶来京城,只为了给媳妇治烧伤,结果医院的钱像扔进水里的石子,一点响都没听见就没了。 那天晚上,石青华正拿自己身子给儿子挡风,突然一阵响动,一个瘦小的身影凑了上来。那孩子破袄露着棉花,嘴上结着血痂,但眼睛里有光。他从怀里掏出个苹果,塞到孩子手里:“叔叔,给弟弟吃!”说完撒腿就跑了,又转回来挥着手,领着他们找了个背风的桥洞。 从那天起,石青华才知道,像他们这样无家可归的人,在这座城市并不少。孩子们捡破烂、睡纸箱,有的知道哪里能蹭口饭,有的知道锅炉房半夜会冒点热气。那个苹果,像是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春天一到,石青华把家里仅剩的两间瓦房抵押了,从信用社借了8000块钱,再次踏上去北京的路。他租了个农家院,立了块木牌,写着“光爱之家”,开始一个胡同一个胡同地找流浪孩子。 最开始的日子是真难。八个孩子挤在土炕上,顿顿白菜帮子配馒头。他白天蹬三轮收废品,晚上给孩子们讲拼音和乘法口诀。有次下暴雨,院墙都塌了,他带着孩子们一边哭一边拿泥巴糊墙。 但孩子们懂事得让人心疼。有次只剩下一锅稀粥,几个大孩子一人喝一口,把稠的都让给最小的妹妹吃。来采访的记者看着厨房堆得像山一样的老白菜帮子,当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白菜爸爸”。 2003年非典那年,他在立交桥下碰到个发高烧的藏族女孩,背去医院人家不敢收。他急得团团转,最后找了个赤脚医生才弄了点退烧药。那姑娘后来考上了民族大学,暑假回来跳锅庄舞给弟弟妹妹看,石青华坐在门槛上,乐得合不拢嘴。 最难熬的一年是2008年。物价飞涨,百十口人全靠他一个人撑着。他咬咬牙,把自己结婚时买的上海牌手表卖了,换回三大麻袋土豆。孩子们吃饭时都抢着喝汤,把土豆留给小的吃。 渐渐地,“白菜爸爸”的事传开了,有人送米送面,有退休老教师来教数学。学校几次搬家,最后政府给批了地,还盖了教学楼。如今,通州那片地方,已经成了两百多个孩子的家。 这些年,石青华一直没变。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烧炉子,冬天最冷那年,他的关节炎都犯了,走路一瘸一拐。有人劝他歇歇脚,有从他手心长大的孩子开车来接他去海南过年,他却死活不肯走:“我这一走,孩子们放鞭炮谁看着?” 最后没办法,大年三十改成视频拜年。石青华看着手机上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笑着笑着,眼圈就红了。
七十年代时,村里有一个单身汉,在上街赶集的路上遇到一个流浪女,二十几岁的样子,长
【4评论】【5点赞】
用户10xxx48
干了些该由专门机构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