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CTV国际时讯报道,巴基斯坦空军昨天半夜大开杀戒,一口气击落多架印度军用飞行器。根据巴方公开声明,被击落目标包括3架法制"阵风"战斗机、1架俄制苏-30MKI战斗机、1架俄制米格-29战斗机及1架印度国产无人机。而巴基斯坦方面的消息,则显示这些战果都是歼-10CE和红旗-9BE拿下的。
巴基斯坦初期宣称"击落两架印度战机并俘获飞行员",随后战果表述持续升级,最终演变为"击落六架战机但未俘获人员"的版本。从战场态势观察,印度吸取了2019年米格-21战机越境被击落的教训,此次作战中其战机始终在印度领空内实施远程对地打击。即便发生击落事件,战机残骸与飞行员也将必然坠落于印度境内,从而规避了此前因战机越境被击落导致的国际舆论被动。然而随着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印度民间目击信息,这些未经官方证实的碎片化证据显示,印度空军在此次冲突中确实遭受损失,甚至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法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坠入印控克什米尔一座学校内的法制副油箱残骸 率先进入公众视野的,是一段时长达19分钟的视频资料,由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媒体机构对外发布。该视频发布者的核心意图,在于佐证"印度空军成功击落一架'枭龙'战机"的论断。然而,通过专业视角的镜头分析,视频中战机特征鲜明的机头雷达整流罩与空中加油管设计,明确指向该机实为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幻影-2000战斗机。 在边境线附近20公里范围内,毗邻印度巴特恩达空军基地的某村落区域,随后又发现了更具技术辨识度的航空器残骸。尽管主体结构因剧烈撞击已严重损毁,但通过关键部件的逆向分析仍可确认:其配备的疑似"米卡"中程空空导弹挂架系统、标准化武器挂载接口,以及搭载的M88系列航空发动机核心构件特征,均与法国达索"阵风"多用途战斗机的技术参数高度吻合。这种从部件特征到系统架构的双重印证,为该残骸的机型鉴定提供了确凿证据链。
最引人瞩目的是,印度电视台于7日上午通过官方渠道披露了印度军方在此次冲突中的具体损失情况——三架印度战机被击落。报道同时呈现了疑似坠毁战机的影像资料,从画面特征判断,该机型应为双发配置的苏制战斗机,但因拍摄距离较远,难以明确辨识其具体型号是米格-29还是苏-30MKI。此外,印度部分民间媒体援引未证实消息称,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歼-10CE战机曾击落一架印度"美洲虎"攻击机,但截至目前尚未出现可佐证该说法的直接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军方此前曾对外声明,一架被击落的印度战机残骸坠落于巴方境内。
综合目前多方渠道披露的信息,尽管空战最终战果尚待进一步核实,但现有证据显示巴基斯坦在空战对抗中占据优势。根据公开的战场影像资料及目击者证词,印度空军至少确认一架"阵风"(Rafale)战斗机被击落,后续是否存在三至六架战机损失的推断,仍需结合卫星侦察数据及双方官方通报进行交叉验证。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军事论坛已针对可能战果展开激烈讨论,部分军事爱好者根据装备性能参数推测:红旗-9BE远程防空系统可能承担了对"阵风"的拦截任务,而苏-30MKI战机的损失或与霹雳-15超视距空空导弹的使用存在关联。 该论坛持续更新的专题讨论帖已突破百页规模,相关话题浏览量持续攀升。技术分析层面,"霹雳-15"导弹凭借其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与主动雷达制导技术,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而"阵风"战斗机作为印度空军最新锐的第四代半战机,其战场表现同样引发广泛关注。这种技术装备层面的深度讨论,有效冲淡了印度空袭行动带来的消极情绪,论坛用户普遍展现出对己方防空体系的信心,社交媒体互动中积极情绪占比显著提升。
颇为引人注目的是,论坛中某位网友曾这样写道:"当前战场态势显示,搭载霹雳-15空空导弹的歼-10C与JF-17战斗机已逐步接替F-16形成主力作战编队,配合红旗-9B防空系统构建起立体化作战体系。尽管具体战果尚待后续战报核实,但中国军工装备通过巴基斯坦飞行员的实际运用,已展现出显著战场效能——这种由实战检验的装备性能,无疑将成为最具说服力的国际军事贸易名片。"
就当前态势而言,巴基斯坦在军事对抗中占据主动权已是不争事实。尽管印度方面披露的六架战机损失总价未超15亿美元,但相比物质层面的折损,法军主力装备"阵风"战机若遭实锤击落,对达索公司造成的品牌冲击将更具破坏性——毕竟实战效能始终是衡量武器系统可靠性的终极标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达索正因"阵风"订单积压与产能瓶颈陷入两难境地,而一旦战场结果尘埃落定,这种战略焦虑或将转移至中国航空工业。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新世代生产线的全面贯通,中航工业的产能储备已足以应对潜在需求激增,在保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完全能够满足国际订单的交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