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捡钱啊!浙江杭州,一名年轻女子一天轻轻松松就收入600多元,一个月收入近2万,时间非常的自由,她直言非常喜欢这个工作,不会觉得累,能一直干下去,网友:果然不管干啥,动脑子才能挣到钱! 清晨六点的杭州,菜市场的摊主刚支起摊位,阿绿已经挑好了最新鲜的肋排和时蔬,她的背包里除了厨具,还有一份手写的菜,这是今天第三位客户定制的少油版杭帮菜。 三小时后,这户双职工家庭的餐桌上会摆好热腾腾的糖醋排骨、清炒时蔬和鲫鱼豆腐汤,灶台擦得锃亮,连垃圾袋都已换新。 这不是家政服务的升级版,而是一门被称为上门私厨的新生意。 阿绿的档期排到了两周后,日均6单、每单88元的定价,让她的月收入轻松突破1.5万元。 客户群像折射出当代生活的褶皱:有加班到深夜的程序员,有想给孩子做营养餐却抽不开身的宝妈,甚至还有为纪念日预订家宴版烛光晚餐的年轻情侣。 当外卖平台被预制菜攻占,当做饭两小时,吃饭十分钟成为都市人的常态,上门做饭悄然填补了效率与品质之间的鸿沟。 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私厨订单量同比激增280%,杭州某团队定制宴席单价超8000元仍供不应求。 这不仅是消费升级的缩影,更是年轻人对家的温度的重定义——他们愿意为看得见的食材、可对话的厨师、以及免于洗碗的自由买单。 光鲜的收益背后藏着硬门槛,阿绿每天工作超10小时,从采购到清洁全程自理,夏天在闷热的厨房里汗如雨下;同行王师傅曾因用错辣椒被投诉,差点丢掉整个小区的订单。 更现实的挑战是信任问题:福州一位律师指出,行业缺乏统一标准,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可能陷入僵局。 上门做饭的走红,本质是数字经济与传统手艺的碰撞。它给了普通人用爱好谋生的机会,但也暴露了灵活就业的隐忧:缺乏社保、收入波动、职业认同感低。 社会应当以更包容的姿态看待这类新业态,但从业者亦需清醒——月入两万并非行业常态,可持续的收益永远建立在专业化和标准化之上。 正如拉萨的90后厨师大队将五星级酒店标准引入家庭厨房,真正的捡钱逻辑,是把烟火气变成可复制的服务,而非一时风口的投机。 当我们在讨论自由与高薪时,或许更该思考:如何让这份温度,既暖了别人的胃,也照亮自己的路。 信源:闪电新闻 2025-5-7
这简直是捡钱啊!浙江杭州,一名年轻女子一天轻轻松松就收入600多元,一个月收入近
恋灵看娱乐
2025-05-08 16:22:0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