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重的铜罐,将朱高煦扣住。又命人在铜罐周围点燃木炭

寻墨阁本人 2025-05-08 16:27:35

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重的铜罐,将朱高煦扣住。又命人在铜罐周围点燃木炭,直接把亲叔叔做成了“瓦罐焖鸡”。

明宣宗朱瞻基,曾是成祖皇帝朱棣最宠爱的孙子,也是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当年朱棣南征北战,而朱高炽一直负责后方勤务。

反而是朱高煦,一直跟随父亲朱棣征战四方,文武百官们都称朱高煦是最像朱棣的皇子。

渐渐地,朱棣也认为长子朱高炽缺乏天子气概,而过于宽厚,就产生了易储的想法,准备把皇位传给朱高煦。

朱高炽后来能即位称帝,离不开儿子朱瞻基,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打消了朱棣易储的念头。

朱高炽身体孱弱而又不好与人争斗,不过朱高煦、朱高燧个个都是鹰视狼顾之辈,处处给朱高炽使绊子。

朱瞻基主动站了出来,为父亲遮风挡雨,使其免受叔父们的迫害。

朝臣们早已看出了朱高煦的虎狼之心,徐辉祖曾说:“三甥中,独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

朱高炽宅心仁厚,即使荣登大宝,也没有对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个不听话的弟弟予以排挤。

到朱瞻基即位时,朱高煦认为既然父兄已死,而朱瞻基又是个小辈,理应起兵夺权。

公元1426年,也就是朱瞻基刚继承皇位后,朱高煦宣布起兵,并联合山东各地兵马,准备北上直入京师,学着父亲朱棣,推翻自己的侄子。

朱高煦毕竟是叔父,且对大明有过不世之功,朱瞻基不忍心动手,只能派亲信侯泰前往抚慰。

朱高煦不可一世的说道:“永乐年间皇帝听信谗言,削去我的护卫,把我封到乐安,仁宗也仅用金帛引诱糊弄我,我怎能这样郁郁不乐地长居于此?你回去告诉皇帝,将奸臣夏原吉等人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

紧接着,朱高煦又不停的写信拉拢各路官员。

朱瞻基悲伤的叹息道:“汉王果然谋反了。看来我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就要发生了。”

朱瞻基接受杨荣的建议,准备御驾亲征。

不过,朱高煦戎马一生,大臣们都担心朱瞻基的安危。

张辅劝道:“陛下请将兵马调拨于我,让我替您分忧。不出一年,我定当提着朱高煦的人头来见。若不然,我愿以死相谢。”

朱瞻基摆摆手:“朕当然知道你的能力,也相信你能打败汉王。只不过,朕刚刚登基,威望不足,人心不稳,若不亲征,何以平叛?”

果然,当朱高煦听闻朱瞻基亲临前线,显得局促不安。

朱瞻基恩威并用,一面用火器猛攻,以震慑叛军,另一面以王道之师,天子威严,劝说他们投降。

双管齐下,果然奏效,叛军果然有所动摇,甚至有人准备直接杀掉朱高煦,出城投降。

无奈之下,朱高煦只得认输,并借回汉王府之名,亲自向朱瞻基请降。

朝臣们纷纷劝说朱瞻基杀掉朱高煦,可朱高煦毕竟是自己的叔父,朱瞻基实在不忍心下手。

朱高煦也一改往日姿态,磕头如捣蒜般祈求原谅:“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

权衡一番,朱瞻基决定将朱高煦父子贬为庶人,并带回京师幽禁。

至于起兵谋反的同党,凡是出谋划策者一律处死,而守城官兵则予以放过。

不得不说,朱瞻基在气量方面的确与父亲朱高炽非常相像。

虽然叔父朱高煦,曾险些夺走了父亲朱高炽的皇位,还起兵叛乱,可朱瞻基依旧对他十分恭敬。

朱高煦虽然软禁在家,却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不过,朱高煦非但不感念侄子的不杀之恩,反而对朱瞻基充满了敌意。

中秋节时,朱瞻基带着贺礼去探望朱高煦。

朱瞻基刚进门,就被朱高煦故意绊倒,看着朱瞻基倒地的落魄模样,朱高煦哄然大笑。

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朱高煦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礼,朱瞻基勃然大怒。

他立刻让锦衣卫找来了一口300多斤的大缸,生生的把朱高煦扣在里面。

朱高煦毕竟是行伍之人,有把子蛮力,竟然把大缸举了起来,还嘲讽的对朱瞻基说:“小子,你以为这样就困得住我?你也太小瞧你二叔了!”

听到这里,朱瞻基再也压抑不住愤怒的情绪,在他的命令下,十几个壮汉一拥而上,把朱高煦压在缸里。

接着,又命人找来柴火围满了缸底,一把大火活生生熏死了朱高煦。

其实,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对朱高煦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如果换作其他君王,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朱高煦都难以活到朱瞻基登基的那一刻。

可朱高煦不懂得珍惜,只想着自己当皇帝。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变成烤鸡,连带着儿子一并被杀

0 阅读:59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