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断粮断燃油,以军24小时疯狂摧毁:也门胡塞打服了,要求停火 来源:趣科纪 以

静赏繁花幽梦香 2025-05-08 18:54:50

断电断粮断燃油,以军24小时疯狂摧毁:也门胡塞打服了,要求停火 来源:趣科纪 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被一枚胡塞武装的高超音速导弹击中时,这场冲突的剧本被彻底改写。 以军随后发动的“24小时疯狂摧毁”行动,不仅将也门西北部炸得满目疮痍,更用断水、断电、断粮、断燃油的“四断战术”逼得胡塞武装不得不暂时低头,表面上的停火协议背后,是中东棋局中各方势力的新一轮博弈。 以色列这次空袭完全跳出了传统军事打击的套路。 他们不炸导弹基地,也不追着机动发射车跑,而是精准摧毁胡塞控制区的“命门”,荷台达港70%的装卸设施、石油码头和天然气系统被炸毁,萨那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导航台和仅有的3架客机化为废墟,三大发电厂(阿斯尔、海扎兹、达班)和多家水泥厂也遭毁灭性打击。 这些目标看似是民用基础设施,实则是胡塞武装的经济命脉和后勤动脉:荷台达港承担了也门80%的食品进口和伊朗军援的接收任务,发电厂和水泥厂不仅为民生供电,还支撑着军事隧道和导弹组装车间的运转。 以军这一招直接掐断了胡塞的物资补给链,让本就因内战贫困的也门西北部陷入“没电没粮没燃料”的绝境,甚至可能连水利设施和粮仓都将成为下一轮打击目标。 这种“降维打击”比美军的手段残酷得多。 过去美国主要用无人机搜索军事目标,结果被胡塞击落21架MQ-9“死神”;而以军直接掀桌子,用F-35I隐身战机挂载激光制导炸弹,把胡塞控制区炸回“19世纪”。 这种策略看似“笨拙”,实则高效:胡塞虽有30万地面部队,但在基础设施瘫痪后,连基本的后勤都难以维持,更别说组织反击了。 面对以军的疯狂打击,胡塞武装最终同意停火,但这场妥协充满了权谋色彩。 停火协议的核心是胡塞停止袭击红海船只,美国则停止空袭。 看似胡塞“被打服”,实则暗藏玄机:其一,胡塞仍保留对以色列的袭击权,其高层明确表示“停火不等于认输”,并扬言要“继续支持加沙”;其二,胡塞需要喘息时间修复基础设施,并借机获取更多导弹,他们甚至在被炸毁的荷台达港废墟里拆解以军未爆的SPICE-2000制导炸弹,试图山寨光电导引头技术。 以色列对这份协议的态度却很尴尬。 内塔尼亚胡政府本想通过打击胡塞转移国内腐败指控的压力,结果美国突然单方面停火,导致以军次日又空袭荷台达港泄愤。 这种美以“不同步”暴露了双方的战略分歧:美国受困于红海航运危机和军费消耗(3个月空袭花掉18亿美元弹药费),急于抽身;而以色列想借机削弱伊朗阵营,巩固地区霸权。 这场24小时摧毁行动最残酷的后果,是让也门的人道主义危机雪上加霜。 荷台达港关闭导致50万吨小麦无法运输,萨那机场被毁使得127名危重病患无法撤离,炼油厂爆炸更引发10公里范围的原油污染。 联合国数据显示,也门80%人口本就处于饥荒边缘,如今断水断电可能让23万儿童面临急性营养不良。 但大国博弈中,平民苦难往往只是筹码:美国用停火换红海航道安全,沙特暗中乐见胡塞被削弱,伊朗则继续通过“灰色渠道”向胡塞输送导弹技术。 目前的停火协议脆弱得如同一张薄纸。 胡塞武装测试中的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800公里)已能覆盖以色列全境,而以军“铁穹”系统仍在升级警戒级别。 更关键的是,停火未触及巴以冲突的核心矛盾,加沙问题。 只要以色列不停止对加沙的封锁,胡塞就能以“支持巴勒斯坦”为由随时重启袭击。 这场“断电断粮断燃油”的疯狂摧毁,或许暂时让胡塞低头,但中东的火药桶从未真正冷却。 下一次爆炸,可能比所有人预想的更快到来。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33

评论列表

先生

先生

2
2025-05-08 19:41

炸别人一个坑,被人干到破产,胡塞应该用He弹回应!

猜你喜欢

静赏繁花幽梦香

静赏繁花幽梦香

缘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缘灭,我看到了你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