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特等战斗英雄排长郭春生带着全排爬上山顶,瞅见一面山坡有七十多个敌人弓着腰迎面上山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数十年里,我党涌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将士。
期间有一支30人的队伍,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更是成功的以少搏多取得了胜利。
1950年1月18日,第二野战军第13军38师,从云南个旧出发,沿着红河方向迂回向前,向南截击溃败的敌军。
侦擦发现,敌军8军237师正准备从安邦渡口继续向南逃窜去往缅甸,郭春生了解情况后,在后方团主力还没赶到的情况下,迅速带领113团5连3排前往达尼科勒山顶堵截敌军。
当郭春生带领着三排士兵赶到山腰时,透过薄雾看到了70多名敌方军人正猫着腰往上爬。
郭春生见状立刻隐蔽身形,对身边战士们命令道:“10班,11班,12班兵分三路,各自隐藏身形,不要打草惊蛇,我们在高处攻击占优,尽量用刺刀不要轻易开枪。”
山下前进的敌人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他们头上。
随着敌人的接近,一声“杀——”。
四周埋伏的将士们,立刻一涌而上,用刺刀围攻敌人,敌方毫无防备武器来不及掏出来就被抓了。
经过审问得知,山下还大约有2000敌人在,这70人的探查队伍属237师1营2连是尖兵连。
郭春生了解情况后,立即挑选了几个人成立了一个小组,让他们绕小路押送俘虏同后面的大部队会合,并把现在的作战情况告诉大部队,让他们加快行军速度。
山下的敌人见派出的先遣部队迟迟未归,便想到了或许已经有解放军埋伏在山顶了,但无论如何他们必须突围。
敌军指挥官又派出一个营的兵力,组成敢死队携带重型武器尝试突袭。
只见这只近百人的队伍扛着山炮跟重机枪对着山上轰,并各自散开成线形,游离前进。
这样的阵型加上敌人的充足的炮火,令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一时之间难以招架。
在这危急关头,郭春生表现出了他过人的胆识,他带领着3排战士改变战斗阵型,从旁边围绕进攻,把从下面攻上来的敌人拦腰截断。
战术的更改,让我军战士们又一次击溃了敌人,敌方的敢死队成员们死伤参半,皆被俘虏。
不久敌方将领又再一次组织向山上攻去。
几轮交战下来,3排士兵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了,只有四个手榴弹跟一把还有十发子弹的冲锋枪。
郭春生决定从排中挑选几位士兵,由他带领组成敢死队继续阻敌。
山下的敌军也有鱼死网破的意思,迫击炮、重型炮、轻型手榴弹、数不清的重机枪再一次对着3排的阵地发起猛烈的攻击。
郭春生带领着敢死队守在阵地前方,当他看到敌人大部队冒头时,便向他们扔出手榴弹。
弹药用尽后,战士们便跟着郭春生用冷兵器制敌。
然而能近敌人身的机会少之又少,郭春生便在敌人换弹的间隙,双手拉过枪管,往侧后方用力拉,然后提膝在敌方士兵的脸上用力一踢,把枪给夺了过来。
郭春生把夺来的枪丢给狙击手田新光,“田新光掩护我们进攻!”
田新光接过枪后迅速躲到树干后面,掩护队友杀敌。
有了田新光的掩护,李书华趁敌人不备,拿着刺刀欺身向前,不到五秒就在敌人腹部开了一个洞,
“新光,掩护!我们往你那边汇合!”
田新光此时已身中三刀,他看着战友们,跪在地上再一次举起来狙击枪,瞄准了敌人。
在打完最后一组子弹后,由于失血过多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战友们无暇伤心,集合后立刻靠在一起,端着抢来的机枪,朝敌人扫射。
郭春生看着身边的队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就在阵地即将失手时,增援终于赶来。
看着援军的到来,郭春生终于卸下力气,晕倒在了树边。
而经历了几场硬战的敌方军队,此时已经不足以抵抗大部队的袭击了,很快这近2000人便被俘虏,237师也就此消失。
经此一战,郭春生出色的指挥能力让他获得了“智勇双全钢铁排长,青年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3排也被授予了“能攻能守,坚强如钢的郭春生英雄排”集体荣誉称号。
郭春生也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吃老本,而是继续投身革命事业,先后担任,师参谋长,副军长等职务,直到2008年去世,一直在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