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原配李蕙仙把30岁的梁启超带到17岁的婢女房里,悄声说:“今晚你们圆房。”梁启超于心不忍:“她是我看着长大的。”这时,婢女掀开床帘,探出头:“我愿意。”
李蕙仙转身离开,把房门关上。
李蕙仙身体不好,她清楚的知道,虽然现在时代在变化,但是她还是想要坚持自己的想法。
李蕙仙为梁启超生了三个儿子,在这个时代的人心中,孩子自然是越多越好,李蕙仙自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纠结了很久,李蕙仙终于主动和梁启超说了自己的想法,“你再娶个二房吧。”
梁启超知道李蕙仙是好意,但是现阶段梁启超主张一夫一妻制,像旧时代的一夫多妻制早就应该淘汰,现在让他娶二房,这不就是打他的脸吗?
“你不必担心,如今最为关键的是养好你的身体。”
被梁启超这么直接的拒绝之后,李蕙仙也没有在劝说,毕竟丈夫的为人她心里清楚,既然丈夫已经明言拒绝,李蕙仙也便不再纠结。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会这么过去,可是在不久的以后,事情突然发生了变故。
李蕙仙看着许久不见的丈夫,心里还来不及欢喜,便被梁启超的话泼了一头冷水。
“我在美国遇到了一个人,我想娶她。”
梁启超口中的人便是何蕙珍,两人一见钟情,见到何蕙珍的那一刻,梁启超便动了心思。
李蕙仙出身名门,听到此时丈夫的话虽然心里震惊但是面上却不动声色,“好,不过这件事情要请示公婆。”
李蕙仙这话一出,梁启超便有些为难了,熟悉梁启超的人都知道,梁启超十分害怕自己的父亲。
虽然现在对道德的要求不像以前那么严苛,但是听从父母的话是没有变的,若是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情,怕是又少不了一番折腾。
想到父亲,梁启超只好放弃。
见梁启超不再要求,李蕙仙松了一口气,但是即便如此,李蕙仙知道,有一次就有第二次。
为了杜绝这个现象的发生,李蕙仙打定了主意,既然最后都是要娶二房,不如娶一个她放心的人。
而能让李蕙仙十分信任的人就只有她的陪嫁丫鬟——王来喜。
王来喜命不好,从小父母双亡,被人贩子卖了四次,兜兜转转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也就是李蕙仙。
所以对于王来喜来说,李蕙仙就是她的再生父母。
当李蕙仙找到王来喜并说明她的意思之后,王来喜没有犹豫,“小姐的意思我明白,我愿意为小姐做任何事。”
自从李蕙仙嫁给梁启超之后,王来喜便一直尽职尽责的在李蕙仙身边伺候,李蕙仙身体不好,对于家宅内事更是应顾不暇。
王来喜便虚心求教,只为了替李蕙仙分担一下。
得到王来喜的同意之后,李蕙仙便找来了梁启超,“我的身子你们也清楚,我不能为你养育更多的儿女,所以今日你便和来喜圆房吧。”
妻子的突然决定让梁启超有些意外,虽然梁启超心里不愿意,但是他熟悉妻子,既然李蕙仙已经这么开口了,那必然已经是决定好了。
梁启超没有多说,只是转头看向王来喜,“我可以同你圆房,不过你要想清楚,我是不会给你名分的。”
这对于当时的女子是极其大的侮辱,没名没分的跟着一个男人,外传出去王来喜不仅会被耻笑,还会被诟病。
但是即使知道这些,王来喜依旧坚定的点了点头,“我愿意。”
两人在一起之后,王来喜没有辜负李蕙仙的信任,她为梁启超又生下了六个孩子,并且将府上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在那不久之后,李蕙仙去世,养育九个孩子的任务落在了王来喜的身上。
即使生活困难,王来喜也并没有抱怨,甚至将李蕙仙的三个孩子视如己出,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好上几分。
在李蕙仙去世后的三年,梁启超也随之而去,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压在了王来喜的身上。
梁启超没有留下许多家产,王来喜便凭自己的本事供九个孩子上学。
她没有对生活抱怨,也没有后悔,每当看到这九个孩子,王来喜的脸上都会扬起由衷的笑意。
她知道,她没有家,可是自从来到梁家,她就有家了。
在王来喜的努力下,九个孩子,三个院士,九个才俊,任谁不称赞是一段佳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