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张幼仪凭着商人的敏锐,囤积了大批军服染料,以100倍价格卖出,大发国难财。之后,她又投资了棉花和黄金。 世人都知张幼仪与徐志摩那段感情中所受到的屈辱,也把张幼仪离婚后的经历,看成了励志榜样。但很多人并不清楚,真实的张幼仪,其实刻薄精明,甚至大发国难财。 张幼仪自小的生活富足,她的家庭,那是妥妥的豪门巨富,祖祖辈辈经营盐业。 由于家族关系,张幼仪兄弟姐妹12人,有一半是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物。张幼仪母亲去世时,蒋介石为了拉拢张幼仪四哥张嘉璈,进到张家灵堂,倒头就拜。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后,张幼仪告诉二哥自己想到德国读书。二哥说,“你来,我供你。”张幼仪不肯,她认为孩子是徐家的,徐家必须对自己负责。 张幼仪一封信寄给徐父徐母,徐父也很高兴,愿意继续出资照顾张幼仪母子。徐家不仅给了张幼仪学费,并且从那之后,每月还给张幼仪寄去200美金。 200美金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那些千辛万苦考取庚子赔款的留学生,一年能得到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也没有超过200美元。 张幼仪学成回国后,在东吴大学教德语。此时,徐父又把海格路一套花园别墅送给了张幼仪。 1928年,张幼仪在哥哥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同年,她又出任了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这家公司,来头可不小。 云裳服装公司是张幼仪八弟和徐父开的,当年在上海,它可是最为顶尖的时尚聚集地,所有流行风尚标,都以云裳为标杆。巴黎的潮流款式,不出几天,云裳一定会有。 六年后,张幼仪的二哥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张幼仪又成了该党的财务管理人,一时风头无两。 此时的张幼仪既不缺钱,还不缺名气和权势,可她偏偏极度贪心和黑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张幼仪敏锐地察觉到,一旦爆发战争,自己是可以狠狠捞一笔的。她凭借着强大的家族背景,囤积了一大批军服染料。 张幼仪的判断没错,抗战爆发后,物价飞涨,特别是与战争相关的物品,再也不能从德国进货。她囤积的军服染料,涨了100多倍。 张幼仪将这批染料出手后,赚得了巨额资金,她一刻也没停歇,又拿这笔钱囤积了大量棉花和黄金。 她手头的棉花价格一涨再涨,前线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缺衣少穿。 当时国民政府也意识到,黄金白银被囤积,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物价更难以稳定,于是规定,私人不能保存黄金白银。张幼仪有家族后台,做这些有恃无恐。 钱赚够了后,张幼仪去了香港,在那,她嫁给了开诊所的苏纪之。 当时,张幼仪的一个亲戚陆锡瑶,也去了香港,在苏纪之诊所帮忙。陆锡瑶曾照顾过张幼仪坐月子,但张幼仪非但不记过去的情分,还苛扣陆锡瑶的工资。 发工资时,张幼仪少给了陆锡瑶三分之一,理由是,对方下午只工作了两小时,而不是四小时。 陆锡瑶找到苏纪之讨公道,苏纪之把钱补给了她,不忘嘱咐句:“以后有什么事,直接跟我说。” 可见,苏纪之对张幼仪的精明与苛刻,是早有了解了。 苏纪之去世前解散了诊所,他交待,给每位诊所员工发三个月工资作为遣散费。可他刚闭眼,张幼仪却只肯给员工发一个月工资。 她带着苏纪之和自己先前积累的全部财产,去了美国,在纽约中央公园买下一套豪宅。这的地价,是全球最贵。 徐志摩在婚姻上的确愧对张幼仪,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徐志摩和张幼仪,真的不是一类人。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反观徐志摩痴心一生的林徽因,在家国大爱方面,何曾有亏过自己的良心。 抗战时,林徽因拖着病体和家人辗转到达昆明,后又隅居李庄。那些年生活艰辛,林徽因肺病反复发作,经常大半个月高烧不退。可她就是躺在床上,也坚持做着营造学社的工作,替我国建筑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次,儿子问林徽因,如果日本人打来了怎么办。林徽因神情淡然,她告诉儿子:“家门口有扬子江。”对于赴死,林徽因早有准备。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的美国朋友费慰梅邀她去美国疗养,如果去了,那里的生活环境,会对她的病情比较有利。 林徽因断然拒绝了:“国家百废待兴,需要我和思成。” 张幼仪与林徽因相比,差的不只是才情与相貌,她缺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和中华脊梁。 徐志摩不爱张幼仪,他真的错了吗?
1937年,张幼仪凭着商人的敏锐,囤积了大批军服染料,以100倍价格卖出,大发国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5-09 09:17:01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