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一次会议上,林徽因指着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的鼻子骂道:“我林氏满门忠烈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5-09 09:58:31

1953年的一次会议上,林徽因指着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的鼻子骂道:“我林氏满门忠烈,你又是个什么东西!”

一向温和的林徽因,为什么如此愤怒? ​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都是伟大的建筑家,他们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讲授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讲授住宅概论等专题课程。林徽因和梁思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

夫妇二人均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建筑师。

他们曾幻想把北京城作为当时全世界仅存的完整古城保存下来,成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留给后人,叫世人知道,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充满艺术与才情的国家。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北京城迎来新的主人。主人规划自己的城市,是题中之意。但怎么规划,引起了很多争议。 ​ ​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看来,北京这些城墙、牌楼是古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能拆,而应该另外建设一个新城。 ​ 可是他们的想法​随即引来当时一些国内专家和苏联专家的批评,而且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也不赞同。他说,不拆除牌楼是因循守旧。这时候应该迅速作出决断,拆除阻碍交通的牌楼,建造高楼大厦。

挽救古建筑一直是林徽因极为自豪的事情,她对建筑事业充满了爱。正是她的这种爱,令她对那些破坏古建筑的人无法原谅,以至于出口骂人。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当时负责解释拆除工作任务的正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为了避免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梁思成被吴晗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后来更是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

因为林徽因的反对,所以在吴晗眼中,林徽因就是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士,在反驳林徽因夫妇”北京城墙不可拆“的观点时,吴晗竟然对身边的人评价林徽因:

“出身低微,思想因循守旧”。

吴晗的讽刺嚣张深深刺痛了林徽因,林徽因虽出身名门,但她身上可是一点都没有小姐的架子。恰恰相反,她为人谦和、知书达理,为了保护文物更是落了一身的病。

所以,林徽因指着吴晗的鼻子,厉色怒斥道:“我们林家满门忠烈,世代为国尽忠职守,你又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讽刺我家人,你们拆的古董至少有八百多年历史,有一天后代子孙懂得了它们的价值之时,你们再建的就是赝品、是假古董。那一天会来的!”

林徽因言辞虽然有些犀利,但是吴晗自知理亏,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多年后,林徽因的话一语成谶。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市相关部门按照民国时期对永定门进行测绘下来的资料,重新对永定门进行了复建。尽管重建后的永定门跟历史上的永定门一模一样,但它仍然少了很多历史带来的厚重的底蕴。

很多人了解林徽因都是通过她与徐志摩的感情纠葛,其实她在建筑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还因此得了很严重的肺病。

林徽因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小组的唯一的女性,当时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在病中完成。

定稿图案下的说明词中,林徽因写下了“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一行字。

1950年6月,北京市政府成立了特种工艺品公司,急救扶持北京传统手工艺业。1951年特艺公司成立研制景泰蓝的特艺试验厂,梁思成、林徽因负责成立救济景泰蓝工艺的美术小组。

1952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建筑委员会成立了,由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而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她主要承担纪念碑须弥座装饰浮雕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林徽因的病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可是她依然很认真的工作,从总平面规划到装饰图案纹样,她一张一张认真推敲,反复研究。每绘一个图样,都要逐级放大,从小比例尺全图直到大样,并在每个图上绘出人形,保证正确的尺度。

在全心投入工作的时候,她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

1954年冬,林徽因病危,一度从清华移居到北京城内。后又因林徽因病情恶化,住进了同仁医院。

1955年4月1日清晨6时20分,林徽因静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走完了她51岁的生命旅程。

林徽因去世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把她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了墓碑:把她亲手设计的一方汉白玉花圈刻样移做她的墓碑。

每个人都像时间长河里的一个匆匆过客,上演完一场戏,抽身而返。戏演得怎样,演戏的人知道,看戏的人也知道。

对于林徽因,她演了一出了不起的好戏,在那最后的舞台上,她仍然放出与她虚弱身体不相称的闪亮的光。

0 阅读:40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