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当朱元璋要赏赐他时,他百般推辞,生怕自己不能善终。136

裂谷长河 2025-05-09 10:12:28

朱升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当朱元璋要赏赐他时,他百般推辞,生怕自己不能善终。1369年,70岁的朱升向朱元璋辞官还乡,可朱元璋却不批:“没封赏,怎么能离开?”不到1年,朱升病逝他乡。

朱升嗣安徽休宁人,出生书香门第。他自小就跟着先生读书,也十分聪慧。怎奈家境贫寒,所以一直过得不大顺畅。

他19岁中进士,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几年之后,才被赐了一个小官。他为人低调,喜欢讲学。

朱元璋包围徽州的时候,他说服守城的将领,让他向朱元璋投降。

“大人,你放弃抵抗吧!”朱升郑重说道。

“你这是何意?”守将质问道。

“大人,现下形势抵抗已经毫无胜算,还会连累百姓。”朱升说道。

“那我也不甘心,就这么不战而败。”守将依然坚持。

“大人,纵你有抱负,但是国将不国,只会让百姓生灵涂炭啊?”朱升慷慨激昂说道。

守将低头想了半天,最后摆摆手,叹了口气,命守城的将士将城门打开。朱元璋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徽州。

朱元璋听说朱升劝说守将的事情,心里很是感激,想邀他做自己的谋士。谁知朱升并不想操劳,他觉得还是讲学更自在一些。

朱元璋只能乔装打扮,亲自上门邀请。

“谋士有如此才能,不知可否助在下一臂之力呢?”朱元璋去见朱升,真诚邀请。

“大人,小人不才,还是喜欢自在生活。”朱升猜出朱元璋的身份。

“谋士有勇有谋,不必过谦。”朱元璋双手作揖道。

“大人,不必再劝了,只需记住要待时机成熟再称王,不可冒失。”朱升说完就离开了。

朱元璋听后,频频点头,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一边继续自己的宏图大业,一边再找机会说服朱升。

后来朱元璋多次派人上门邀请,朱升知道朱元璋是帝王之才,也不敢得罪他,就离开讲学馆,来到他的身边。虽然他和朱元璋交往并不多,但朱元璋很尊重他,所有重大事件,都会询问他的意见。

朱升见朱元璋如此谦逊,便尽心给他出谋划策。朱升还建议朱元璋要多囤粮食,免得受到敌人的裹挟。

朱元璋专门命人监督耕种事宜,在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的粮食储备,就达到了很可观的数字。

在朱升的引荐下,江浙一些名孺也跟着朱元璋,成了他的谋士,朱元璋一直很感激朱升的帮助,决定以后报答他。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立国大明。他没有忘记朱升,就把他召到身边,封他很高的官位。只是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一心想离开。

“陛下,臣已年迈,想回乡养老。”朱升说道。

“朱爱卿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妨直说。”朱元璋笑着说道。

“陛下,臣并无难处,只想回乡。”朱升心意已决。

“都没封赏,怎么能离开呢?”朱元璋挽留道。

“微臣感激陛下,但微臣身体大不如从前,望恩准。”朱升再次请求道。

“那爱卿就回乡吧,留一个儿子在朝中就行。”朱元璋见无法挽留,只能答应。

“陛下,臣还想求个恩典?”

“爱卿但说无妨。”朱元璋说道。

“求一块免死铁卷,为的是臣的逆子!”朱升老泪纵横。

“念在爱卿一片忠心,朕就允了。”朱元璋一脸不舍。

朱升带着家人,去到了风景极佳的苏州。他和妻子在苏州过着惬意的生活,只是他年事已高,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朱元璋是个很严厉的皇帝,朱升的儿子朱同,并没有因为得到免死铁卷而幸免。后来户部发生的一桩大案,他牵涉其中,就被刺死了。

正所谓君恩难受,这也是许多功臣,落得凄惨下场的原因。因为帝王需要依靠臣子,更害怕他们权力过大,影响自己的权威。

所以说朱升当初决定回乡,是正确的选择。而朱元璋也是历史上的明君,在他的眼中,没有身份之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他才能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成为百姓心中的好皇帝。

0 阅读:95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