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38年,唐朝宰相李石正骑马上朝,十余名蒙面刺客突然从街角冲出,随行护卫寡不

亲姐姐的安安 2025-05-09 12:28:53

公元838年,唐朝宰相李石正骑马上朝,十余名蒙面刺客突然从街角冲出,随行护卫寡不敌众,李石被冷箭射中左肩,狼狈逃回府中,不料刚到门口,一把利刃就迎面砍来…… 李石遇刺的背后根源要从唐甘露之变说起。 甘露之变后,唐朝的大权再次旁落宦官之手,想要重振盛世雄风已是无能为力。造成这种局面也并非一个两个皇帝的无能,安史之乱,颓势就已然无可挽回。 唐文宗被宦官拥立为帝后,内心其实早就对这群阉人把持朝政心生不满,况且这些宦官又有弑君的前科,他也免不了心生忌惮。 于是,唐文宗开始谋划要除掉宦官势力。 宦官王守澄就曾参与谋杀唐宪宗,在朝势力只手遮天。他给唐文宗引荐了一个叫郑注的人,这个人早些年是个江湖游医,出身贫寒,样貌丑陋,医术说不上多高明,阴差阳错地治好了唐文宗的病,从此得到重用。 之后郑注又给唐文宗引荐了李训。李训为人能言善辩,也会察言观色,他察觉到唐文宗的喜好,便常在他耳边说一些对宦官专政不满的话,越发得到了文宗的认同。李训做了宰相后,开始排挤郑注。 由于郑注和李训都在外面看来都是宦官王守澄的人,所以,文宗找他俩密谈也不会引起宦官的注意和不满。 恰恰是这二人给唐文宗出了个主意,先是杖杀陈弘志,再赐死王守澄,紧接着密谋除掉其他所有宦官。 当时的计划是,郑注领兵,埋伏在王守澄的墓葬附近,然后由唐文宗下令让全部宦官去给王守澄送葬,等这些人进入墓室后,郑注将墓门一关,这些人就全部给王守澄陪葬了。可是,李训思来想去,觉得此事有点不妥。 宦官势力虽除,可功劳却都容易落到郑注的手里,那他不就没有高升的机会了吗。 于是,李训联合自己的人,还有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密谋在宫里就先郑注一步把宦官处死,然后再除掉最大的竞争者郑注。 韩约向皇帝报告说石榴树上有甘露降临,人人都说这是吉兆,希望皇帝去看看。皇帝很高兴,让宰相李训等人先去探探虚实。李训和人装模作样去了一趟,回来说不宜对外宣布,不像是真的甘露。 皇帝说:还有这种事?于是又让仇士良等宦官前去探探。 王守澄等人死后,仇士良如今是宦官中的佼佼者。仇士良跟着韩约往石榴树去,韩约好歹是个金吾卫大将军,咱不道心理素质为什么这么差,杀个宦官一路上哆哆嗦嗦的,吓破了胆子,引起了仇士良的警觉。 恰好一阵风吹来,帐幕一掀,埋伏在里面的暴露无遗。仇士良等人迅速撤退,发生了一番激战,最后唐文宗彻底被宦官裹挟,失去了一切反抗的能力。 这场甘露之变,导致1000多人被杀,宰相李训死后,宰相府的吏卒也都几乎丧生在这场变故之中。李训死后,李石就当上了宰相。 李石上任伊始便力图整饬朝纲,其改革主张触碰了宦官集团根本利益。 因为宰相府没有把守看护的人,地方官员多次进献金银粮草,让他赶紧招募一些人自保,但他坚持"刚正无私自获上天庇佑"的为官原则,拒绝了提议,虽然得到文宗赞赏,但成了宦官的眼中钉。 公元838年,李石骑马上朝,十余名蒙面刺客突然从街角冲出,随行护卫寡不敌众,李石被冷箭射中左肩。 幸而,马匹受惊逃窜,意外保住了他,李石狼狈逃回府中。宦官穷追不舍,埋伏在宰相府外的人情急之下扔出一把利刃,却只砍掉了马尾,李石又一次保住了命。 李石遇刺,唐文宗惊吓不已,派人来慰问,又送保卫,又送金疮药,可是仍然安抚不了群臣对宦官势力的恐惧。一时间朝中大臣纷纷闭门不出,坚持上朝的不过九人。 刺杀案最终不了了之。 李石这次怕了,多次上表请辞,唐文宗无奈,只得改任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江陵尹、荆南节度使。 李石赴任时,唐文宗连饯行宴都没设置,许多人都为李石鸣不平,认为跟着这个窝囊的皇帝实在寒心。

0 阅读:0
亲姐姐的安安

亲姐姐的安安

亲姐姐的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