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有个进士参加殿试,他刚说完自自己的姓氏,没想到乾隆立刻愤怒地说道:“把他轰出去,以后他都不能再参加科考。” 这个年轻人本该是大好前程,却因为自己的姓氏一下子从进士变成了贱民。这一切,都要归咎在年轻人的先祖留梦炎的头上。
明太祖朱元璋曾发下一道措词严厉的圣旨:"凡是留氏赴考,均需声明并非留梦炎子孙,方有资格考试。"要是留氏后代,不但没资格参加科考,而且还要永生列为贱民。
大清朝的乾隆也规定:"凡留姓子孙参加科举考试,均需查明非留梦炎后代,才有考试资格。"
祸不及子孙,这个留梦炎究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以至于子孙后代都深受其害。
留梦炎出生于1219年,那年正是南宋嘉定十二年。
此人自小就熟读经史,深谙文墨,熟悉考试的套路,对他来说,可以说科举之路一帆风顺,宋理宗淳佑四年,留梦炎考中了状元。
之后他就开始在朝廷之中做官,留梦炎非常聪明,在官场摸打滚爬多年,最后一步一步成为了南宋的宰相。
留梦炎的才华和能力没得说,不过他的平步青云,完全是阿谀奉承而来的。
阿谀奉承的人是没有责任感的,一旦遇到了麻烦,立马就会溜之大吉。
南宋末年,元朝的铁骑兵临城下,一直只会哄皇上开心的作为一国宰相的留梦炎可应付不了这等场面。
于是他弃官逃到了老家衢州避难,还表示身患重疾不能出门,即便是宋理宗两次下旨召他回来,他也置之不理。
贪生怕死也就算了,没想到在临安保卫战中,他却极力干扰文天祥的救援。
当时临安城还没攻破的时候,他就和陈宜中商量降元事宜,并且卷起铺盖逃跑。
当他得知临安城破的消息,赶紧利用自己的威望,强压着衢州父母官一起投降了元朝。
文天祥知道以后,直接写了首诗痛骂留梦炎。
当文天祥被押至大都后,元世祖忽必烈好几次想要劝降他,但留梦炎去出面极力阻止,还直言不讳地说:“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之于何地?”
就这样,留梦炎和文天祥算是结下了梁子。
当忽必烈又一次劝降文天祥时,留梦炎再次劝阻道:“文天祥一直以抗元志士的身份闻名,倘若招募他了,他会真心投降吗?”
忽必烈听了之后,彻底打消了劝降文天祥的念头,于是横下心来下诏将文天祥处死。
然而一些投降于忽必烈的宋朝官员,实在是不忍文天祥被杀,这些官员便集体向忽必烈进谏,请忽必烈饶文天祥一命,让他出家去做道士。
忽必烈一听,觉得言之有理,他也采纳了这些官员的谏言,准备释放文天祥。
但是此时对文天祥怀恨在心的留梦炎,却不甘心文天祥就这样被放了,他向忽必烈表示,如果放了文天祥,日后他肯定会重整旗鼓来反抗元朝,到时候我们这些投降的宋朝官员是不是也要帮他呢?
忽必烈又觉得留梦炎说的有道理,心中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为了不留祸患,他马上就下令处死了文天祥。
大家都曾是南宋官员,怎么也要有一点香火情吧,自己变节了,对不变节之人,不说尊敬,但也没必要下死手。
但留梦炎此举,就犹如明末清初的孙之獬,为了讨好“主子”而不择手段。
所以,留梦炎的这一点,让当时文人恨之入骨,称他为“宋末第一败类”,两宋历史上“最寡廉鲜耻之徒”。
文天祥死后,甚至连带着忽必烈,也因此事对留梦炎心生隔阂,即便允他为官,也并没有再重用于他。
留梦炎在元朝活到了75岁。然而他的子孙们却遭了殃。受到历朝历代人的唾弃。
在《宋史》和《元史》中都没有为留梦炎写传,其中的原因众人皆知,像他这样的奸臣不配载入史册。
留梦炎遗臭万年,还影响到其子孙后代,在元朝时就不得在朝为官,到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还下令,不得让留梦炎的后人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这一规定也都被明朝的历代帝王遵守。
不仅如此,留梦炎的后人还都被列为贱民,也不得经商。
入了贱籍不仅代表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还意味着婚嫁也不能由着自己,只能和自己一样身份的奴隶结婚生子,一辈子都抬不起头,并且这样的惩罚还是生生世世的惩罚。
到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对留梦炎也十分痛恨,并且他也学明朝不让留梦炎的后人参加科举,凡有留氏学子参加科举,考官都要再三询问和盘查,确定其祖上三代都是否是留梦炎的后人,如果是就当即取消考试资格,甚至还要挨几个板子。
据记载,乾隆时期就有留梦炎的后人考中进士,结果在殿试的时候被乾隆皇帝发现了,于是就立即取消了他的进士身份,连当时的主考官都被追责。
文天祥曾在诗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坦然面对。能看破生死的人才能不怕死,而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
中国古代在国家危亡之际宁死不屈、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人大有人在,当然像留梦炎这样的叛徒也确实不少,在危亡之际,不能够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个人的利益,个人的生死放在首位,甚至为了苟且偷生于这个世上做出一些损害国家、伤害忠诚之人的事情,留梦炎这样的人也实在是天理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