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身怀有孕的张琴秋饥肠辘辘,摇摇晃晃走到山下,被马家军抓获,一名旅长亲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5-09 17:13:21

1937年,身怀有孕的张琴秋饥肠辘辘,摇摇晃晃走到山下,被马家军抓获,一名旅长亲自审问:“你是张琴秋?”张琴秋装傻:“张琴秋是谁?”旅长大喝:“那留着没用,拉出去枪毙。要是张琴秋我们还要优待!”

张琴秋出生在浙江桐乡县一个富裕之家,在上海求学期间参加了革命,后来被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和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以及博古、杨尚昆等都是同学。

张琴秋能文能武,在长征时期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是红军重要将领中唯一的女性,陈赓、陈再道、许世友、王建安、洪学智、王新亭等这些威名赫赫的共和国将军,都曾是她的部属。

1936年10月,张琴秋和丈夫陈昌浩随军西佂,由于河西走廊缺少扎实的群众基础,西路军惨遭失败。

1937年1月,张琴秋跟随突围的部队跑到了一座山上,搜山的敌人越来越近,已经身怀有孕的张琴秋眼看逃生无望,掏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眼含热泪扣动了扳机。

“啪”的一声,枪震动了一下,发出一声空响,原来是枪里没有子弹了。

后来,敌人懒得搜山了,他们知道山上没吃的没喝的,红军迟早还会下山,于是就堵住了山下的几个出口。

几天过去了,张琴秋又冷又饿,实在没有办法,就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下了山。

一下山,张琴秋就被马家军抓住了。

马步芳曾经下过死命令:红军中最大的官,男的是徐向前,女的叫张琴秋,一定要抓住徐向前和张琴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听说抓住个女红军,敌军的旅长亲自来审问。他上上下下看了张琴秋半天,猛然掏出手枪,一拍桌子,大声喝道:“你是不是张琴秋?”

张琴秋一听,知道敌人并不知道她的身份,于是就装傻,说:“我不是,张琴秋是谁?”

敌旅长说:“不是?那留着没用,拉出去毙了。要是张琴秋,我们还有优待。”

在川陕苏区工作期间,张琴秋学会了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她从容地用四川话说:“我叫苟秀英,四川人,家里穷,没得饭吃,就到红军里当了个伙夫。”

张琴秋穿着一身破烂的军装,头上包着一块又脏又旧的灰布,脚上穿着麻袋片,确实像一个四川乡下妇女,怎么看也不像红军的高级干部。

敌旅长不耐烦地一挥手,让人把张琴秋押到了一个大院子里。

大院子里关着很多被俘的红军,其中有不少女红军,大家看到张琴秋,都愣住了,张琴秋不等大家开口,就大声自我介绍:“我叫苟秀英,四川人!”

十几名被俘的女红军会意地点点头,说:“来,这边坐,暖和暖和。”

就这样,张琴秋被同志们保护了起来,虽然敌人整天威逼利诱,但是没有一个人出卖张琴秋。

后来,张琴秋被押送到西宁,在一个羊毛纺织厂做苦工,虽然暂时脱离了危险,但是羊毛厂的活又脏又累,工头穷凶极恶,张琴秋不仅吃不饱,还经常挨打。

其他被俘的女红军虽然分散在西宁各个区,但是大家都非常关心张琴秋的安危,尤其是王定国、蔡元贞等人,经常暗地里商量怎么把张琴秋救出来。

女红军中的黄光秀由于长相俊美,被迫嫁给马步芳为妾,但是她依然同情红军,经常帮助有困难的战友。她和王定国商定了一个解救张琴秋的计划:让红军被俘战士杨万才和赵全贞假装结婚组成家庭,然后再想办法让张琴秋到赵全贞家当“老妈子”,这样就能离开羊毛厂。

在黄光秀的帮助下,最终张琴秋被从羊毛厂救了出来,到了赵全贞家,准备寻找合适的机会逃出去。

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叛徒的出卖,张琴秋被国民党青海省党部的特派员李晓钟发现了。

危险马上就要来临,怎么办?张琴秋紧张的思考着:逃出西宁几乎不可能,她知道国民党和马步芳面和心不和,李晓钟邀功心切,不可能把自己交给马步芳。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直入虎穴,张琴秋主动找到了李晓钟。

果然,李晓钟没有把发现张琴秋的事情告诉马步芳,他的如意算盘是把张琴秋悄悄押到南京请功。他先是劝说张琴秋发表脱党声明,张琴秋拒绝了他,说:“我和许多难友的生命安全还没有得到保证,这件事情不解决,其他事情免谈。”

1937年7月,李晓钟借口到南京复命,向马步芳告辞,马步芳远道相送。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送走的不只是南京特派员,还有他“朝思暮想”的张琴秋。此时张琴秋和另一名被俘的红军女战士吴仲廉正躲在李晓钟的车队里。

车队一到西安,李晓钟就让人把张琴秋和吴仲廉抓了起来,并在1937年8月14日押送到南京,关进了“反省院”。

当时国共合作的大局已定,国民党无暇顾及“反省院”里关押的张琴秋,正在南京谈判的周恩来和叶剑英到“反省院”看望被关押的同志,周恩来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几步走上前,握住张琴秋的手,激动地说:“张琴秋同志,党一直在找你,你怎么在这里?”

张琴秋已是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

1937年8月27日,张琴秋被释放,回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延安,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

建国后,张琴秋担任纺织部副部长,1968年受到迫害坠楼自尽。一代巾帼豪杰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

0 阅读:52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