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1917年,在谭母殡葬之时,谭延闿却要怒躺棺木之上与母同“殡”,惹众人顿时瞠目。 谭延闿为何要做出反常之举?这就要从谭延闿的母亲说起...... 当时正是清朝末期一夫多妻制还是当时的传统思想,谭延闿的母亲李氏,只是父亲谭钟麟的通房丫鬟。 虽然李氏为谭钟麟生了三个儿子,谭延闿,便是李氏的第一个儿子。 从谭延闿记事起,他就发现母亲李氏在吃饭的时候,总不能跟大家一起吃饭。 起初小小的谭延闿还问母亲李氏:“妈,你为什么不能跟我们一起吃饭啊,每次饭菜都凉了不好吃了你才吃。” 听着儿子天真的疑问,李氏说不出话来,只是抱着谭延闿流眼泪。 当时的谭延闿不知道母亲为何哭,可是他心疼母亲,也就没再问。 在后来,别的小孩儿老是叫他“小老三,”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话,小小的谭延闿就好像逐渐明白了什么。 稍微大一点的时候谭延闿入了私塾,就发誓要好好读书,让母亲李氏的日子能够好过一些。 于是,在所有的孩子中,谭延闿是那个天天早早地来私塾,下学又迟迟离开,甚至到家后又自学到很晚的孩子。 每天坚持练字,平均每三天就要写篇文章,每五天就要做首诗词。 在谭延闿这般努力下,他习得了一手好字,写的文章也常常让先生赞叹不已。 每次谭延闿获得较大的嘉奖时,他总要小心翼翼地给父亲提一句“能不能让李氏上饭桌和我们一起吃饭?” 父亲谭钟麟直接回绝了他的请求,还说,“李氏就是个丫鬟,不能上桌吃饭。” 每每听到这话,谭延闿心里总是难受的,但同时他也总是想,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才可以让母亲李氏能够被平等对待。 终于,1904年,谭延闿高中会元,回到家后谭钟麟看着自己的儿子也很是开心。看到父亲谭钟麟高兴地不得了,谭延闿再次向父亲提出请求:“让李氏上桌吃饭吧。” 这次,谭钟麟终于答应了,“儿子这么出息,李氏照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今天高兴,就破这次例,以后,李氏上桌吃饭吧。” 李氏终于能够上桌吃饭,谭延闿多年的心愿总算是小小的前进了一步。 坐在母亲李氏的身边,看着母亲温柔的脸庞,他知道,现在的这些,对于母亲李氏遭受的苦难来说,还远远不够。 只有他更加出息,母亲李氏,才能过上安生的好日子,才不用被正妻和妾室们挤兑。 更加发奋图强的谭延闿,在不久后的殿试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更是步步高升。 如此这般,李氏终于“母凭子贵”,安生的过了一段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1916年,家中传来消息“李氏病重”。 那时,谭延闿职位刚发生变动,还手掌着兵权,这种情况下,可怎么离开啊。 而这个时候他的妻子方夫人站了出来对他说道:“你安心在这里,我亲自去照顾婆母”。 就这样,方夫人一直守在婆婆李氏床前,直至李氏离世。 得知母亲去世的谭延闿,悲痛欲绝,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匆匆赶回家中,只为送母亲“李氏”最后一程。 没想到,在这最后一程上,家里人竟然还要谭延闿守着家规,让李氏的灵柩,从小门出去。 听到这话的谭延闿,想想多年来只能站在桌边,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的母亲,现在竟然还要被这些人磋磨,死后竟然连大门都不让走,一时之间气急了。 只见谭延闿爬上母亲李氏的棺材,大声吆喝着:“今天是我死了,把我抬出门去!” 也就是这样,李氏才得以从正门出殡。 也正是因为李氏的缘故,谭延闿一辈子都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礼制对女子的不公平与禁锢。 他不能一时之间推翻这些糟粕,他能做的,就是守好自身。 因此,在家世显赫的宋美龄追求他时,他直接拒绝:“我这一生,只我夫人,旁人休想!” 所以,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人品,谭延闿都堪称“民国第一完人。”
“今日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1917年,在谭母殡葬之时,谭延闿却要怒躺棺木之
爱吃凉拌菜
2025-05-09 17:30:50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