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87年,一位85岁老人在过马路时,被公交车撞倒不幸离世,而他正是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之一,刘仁静,他曾是辉煌的,可他后期的遭遇,却令人唏嘘。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刘仁静) 1987年的北京,清晨街头的一声急刹车,带走了一个老人的生命,这起交通事故本身不大不小,却足以让中南海都留意,为什么,因为这位老人身份太特殊了——他是刘仁静,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里,最后一个还在世的人。 刘仁静,1902年生在湖北,年轻时是个挺爱琢磨、关心国家大事的青年,他考进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在那个年代算是顶尖学府了,不过,他没安心只读物理,1919年赶上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成了学生里头闹得挺欢的进步分子。 更厉害的是,1921年,共产党在上海秘密召开“一大”,那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而年仅19岁的刘仁静,居然成了代表里年纪最小的一个,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注定不平凡了,可谁又能想到,后来的路会那么难走? 一大开完,组织上看他年轻,脑子也好使,就派他去苏联学习,在莫斯科,他接触到了更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见到了列宁和当时还大权在握的托洛茨基,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也为他后来的麻烦埋下了种子。 尤其是回国路上,他干了一件改变命运的事——特意绕道去了土耳其,私下拜访了已经被斯大林斗倒、流亡在外的托洛茨基,这次见面,让刘仁静对托洛茨基那套理论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革命方向,这个念头,成了日后他政治生涯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果然,回到国内,刘仁静毫不掩饰自己对托洛茨基的推崇,可在当时的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托洛茨基已经被打成“反革命”、“机会主义”的代表,是绝对的政治不正确,组织上找他谈话,态度很明确,必须跟托洛茨基划清界限,好好反省,写检查。 可刘仁静偏不,他觉得自己没错,坚持托洛茨基那套才是真理,拒不认错,这下好了,跟党的要求拧着来,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思想上的严重分歧,他被开除了党籍。 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党组织,刘仁静带着妻子在北京讨生活,但“托派”这顶帽子,像个甩不掉的标签,时时刻刻都可能带来麻烦,没过多久,他就被国民党的特务盯上了,理由自然还是他的托派背景。 1935年,他被逮捕,判了三年刑,出了监狱,日子更不好过,为了生存,他甚至一度担任了国民党控制下的一家杂志的主编,还发表过一些在当时看来相当不合时宜的文章,这段经历,无疑是他一生中的低谷,充满了妥协和无奈。 一直熬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刘仁静的人生似乎迎来了转机,他跑到上海军管会,想找份工作,办事员一看他的履历——中共一大代表,这资历可太深了,就建议他去北京试试,到了北京,刘仁静写了长篇的悔过书,痛陈自己过去的错误,还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表示彻底与托洛茨基主义决裂,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考虑到他毕竟是“一大”元老,历史地位特殊,加上认错态度比较“诚恳”,政府最终给了他一个出路,安排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当了讲师。 日子就这么过着,但历史的旧账总有人记得,到了文化大革命,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刘仁静的“托派”老底又被翻了出来,他再次被关进了秦城监狱,不过这次,有个戏剧性的转折,据说,是毛泽东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指示说像刘仁静这样的老托派,还关他干什么,就这样,他又被放了出来,随着时间流逝,当年一同参加“一大”的代表们一个个相继去世,不知不觉中,刘仁静成了那场开天辟地会议的最后一位亲历者和见证人。 到了晚年,尤其是1986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都有了显著改善,似乎终于苦尽甘来,然而,命运偏偏喜欢捉弄人,就在一年后的1987年8月5日清晨,当他像往常一样出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猝不及防地夺走了他的生命,为他这充满起伏、争议和传奇色彩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仓促而意外的句号。 回看刘仁静这一辈子,起点是万众瞩目的青年才俊、党的最早缔造者之一,转折是因为固执地坚持一种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思想而被组织抛弃,接着是牢狱之灾和政治上的边缘化,最终在新中国体制内获得某种程度的“回归”和安顿。
[太阳]1987年,一位85岁老人在过马路时,被公交车撞倒不幸离世,而他正是中共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5-09 18:26: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