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给李聚奎将军补授军衔时,他向中央反映:“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如果按照1955年的标准,李聚奎属副兵团级,应授上将军衔。 1958年那会儿,新中国刚踏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啥都得从头开始,跟个大工地似的。毛主席说了:“革命这活儿,还没干完呢,大伙儿接着加油啊!”就在这年,中央琢磨着给那些从军队转到地方的将领们补发个军衔证书,李聚奎大哥也榜上有名。想当年,他在战场上那叫一个猛,后来国家需要他搞石油,他二话不说就钻进了石油圈子,给新中国的工业大厦添砖加瓦。 李聚奎小时候家里穷,早就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从黄埔军校的热血青年,到抗日战场上的硬汉,再到石油行业的开拓者,他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1955年,他因为听话服从组织安排去了地方,结果错过了第一次发军衔的好事儿。不过到了1958年,重新弄军衔的时候,他却跟中央说:“给我一个上将就行,别太高了哈!”按规矩,他那时候的级别,上将是妥妥的,但他可没想着多要啥荣誉,低调得很。这种“有口饭吃就知足”的心态,真是让人佩服。 那时候,他带着石油工人们风里来雨里去地找油、炼油,跟工人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哪怕后来当上了石油部部长,他还是那个朴实无华的老大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咱们,啥叫付出,啥叫责任。快咽气那会儿,李聚奎老爷子从怀里掏出压箱底的入党誓词,往孩子们手里一塞,声音跟敲锣似的响亮:“记住了,咱到死都不背叛党!”这信念啊,跟他的命一样长,还成了好多后辈心里的那把火。老爷子这辈子,简直就是“高尚”俩字的活招牌。
一战时期,年轻的希特勒与两名战友。希特勒并非前线冲锋士兵,而是团部传令兵,负责在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