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作为副总参谋长的杨勇出访南斯拉夫,却遇到一个极其尴尬的事。铁托认为他级别低,竟拒绝接见他。 杨勇,1913年10月28日生在湖南浏阳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小时候常帮爹妈干活,苦日子磨出了他的硬脾气。1926年,他在学校加入劳动童子军,当上队长,小小年纪就有点领导范儿。1927年,14岁的他加入共青团,次年闹农民运动,1930年投身红军,正式成了共产主义战士。 红军时期,他从宣传员干到连副政委,1933年升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政委。长征路上,他在湘江战役挂了彩,掉了六颗牙,疼得要命还坚持打仗。四渡赤水时,他指挥果断,战友们都服他。抗日战争,他在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干得风生水起,平型关战役有他一份功劳,1941年还带队干掉700多日伪军,稳住了鲁西根据地。 解放战争,他当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1947年鲁西南战役,一家伙全歼敌军一个师加两个旅,打得漂亮。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贵州省主席,搞地方建设,后来调去总高级步兵学校当副校长,教出一堆军事人才。1953年,他上朝鲜战场,先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来当司令员,金城战役打得敌人找不着北。回国后,他干过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胸前挂满了勋章,五次负伤的他,硬是靠实力成了军中传奇。 1978年6月,中国刚迈进改革开放,杨勇带着军事代表团去南斯拉夫,想聊聊两国军事合作的事儿。飞机落地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那边礼节性地接了人,可接下来的安排让杨勇有点懵。几天下来,他没见到总统铁托,只跟南军总参谋长波托查尔聊了几次。双方聊得还算顺畅,杨勇还去军事学院看了看,瞅了瞅南军的演习,对他们的全民防御体系挺感兴趣。 可铁托咋就不见他呢?原来,南斯拉夫那边觉得杨勇只是副总参谋长,级别不够,铁托亲自出面不合适,就派了波托查尔接待。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尴尬,杨勇心里肯定有点不是滋味,但他没吭声,继续把任务干完。 同年9月,波托查尔回访中国,在北京见邓小平。邓小平一听这事儿,乐了,跟波托查尔说:“杨勇虽然是副总参谋长,但总参谋部的事儿都是他在管,实打实的核心人物。”波托查尔这才明白搞错了,赶紧道歉,说接待规格不够。这误会解开了,可那次冷遇还是成了杨勇外交生涯里一个抹不去的小插曲。 1979年,邓小平忙得焦头烂额,决定卸了总参谋长,让杨勇接手。杨勇资历深、能力强,大家都觉得他合适。可1980年1月,一件小事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他在京西宾馆请客,送别调走的李达、张才千,顺便欢迎新来的张震。饭局花了400块钱,当时军队正搞“三查三整”,反浪费抓得严,有人把这事儿捅到了中央纪委。 纪委书记黄克诚一听,火了。他和杨勇是老战友,但原则面前不讲情面,要求查清楚。杨勇赶紧解释,说这是老规矩,可黄克诚不买账。杨勇没办法,自己掏了400块补上,还写了检讨。这事儿虽不大,却赶上关键时候,军委一合计,觉得杨勇这时候接总参谋长不合适。邓小平跟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商量后,定了杨得志当总参谋长。 杨得志跟杨勇是老搭档,两人配合没话说。杨勇也没啥怨言,继续当副总参谋长,帮杨得志搞军队现代化,忙作战计划和训练改革,照样干得起劲儿。 1983年初,杨勇身体不行了,住进北京医院。1月6日,他因病去世,享年70岁。葬礼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办,军里老伙计们都来送他。大家伙儿惋惜这位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说他一辈子忠诚、实干,功劳簿上写得满满当当。
1978年,作为副总参谋长的杨勇出访南斯拉夫,却遇到一个极其尴尬的事。铁托认为他
墨舞风华姿
2025-05-10 05:12:02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