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英达问朱之文:“我这有场活动,你出场费多少钱?”朱之文说:“您邀请我,这是您给我面子,您给我面子,我也给您面子。”
英达显得不耐烦,又咄咄逼人的问:“那你到底唱不唱啊?这个费用呢?”
朱之文1969年出生在山东菏泽单县一个贫困小村庄。他家里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一个妹妹,他排行老六,一家九口人除了家里的几亩地,就是靠着父亲外出打零工生活。
长久的劳累导致父亲积劳成疾,最后在他62岁那年离世。那年朱之文才6岁,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更加拮据,两年后朱之文辍学了。
辍学后的朱之文开始帮着母亲下地干活,因为干活很辛苦,他就用唱歌来缓解疲劳。
某天,他被隔壁邻居家收音机传出来的歌声吸引,所以他下定决心自己也要买一个收音机。
1986年,不满17岁的朱之文和同村人一起去砖厂打工,开始了名副其实的“搬砖”生活。
终于熬到发工资的日子,他兴冲冲的跑去二手市场买了一个收音机和一盘磁带。从此,他就
对着收音机学习唱歌。
后来,朱之文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唯有对音乐情有独钟,他挣钱买来了一架二手钢琴,和二手音乐教材,天天研究唱歌。
村里人也说他:“脑子有问题,唱歌走火入魔”,不论何时何地,干活或者放羊他都在唱歌。后来,朱之文家人四处托媒婆介绍,总算为他讨了一个媳妇。
婚后,媳妇给朱之文生下一儿一女,一家四口日子虽苦,也算幸福。
某天,朱之文牙疼,翻箱倒柜也没找到钱去看。妻子见状卖掉了自己的头发,换了100块钱,治好了他的牙。这件事让朱之文记了一辈子。
2011年,已经42岁的朱之文为了养家在单县工地上打工,工地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村的老乡也知道他爱唱歌,都会起哄让他唱一首。
朱之文没有推脱,唱了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完之后,工友说:“你唱得比歌星还好,为什么不去比赛呢?济宁就有省里的比赛。”
朱之文说:“不去了,去了花钱还得耽误几天工,我不舍得。”
话虽这样说,可夜里躺在床上的朱之文还是心痒难耐,为了给自己坚持这么多年唱歌一个交代,最终他还是决定去参加比赛。
就这样,灰头土脸的农名工,穿着一件破旧的军大衣,紧张的握住话筒开始了演唱。结果一开嗓,就震惊了所有的评委和观众。
朱之文一唱完,评委就认为他是个专业的歌手来冒充农民工参赛的,便问他:“你是哪个专业团体来冒充农民工参赛的?”
朱之文手抖的厉害,颤颤巍巍的说:“俺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评委不信,仔细盘问了一番,才发现朱之文是真的农民工。后来为了试探他,在他演唱时现场的伴奏突然停掉,朱之文不慌不忙的跟着清唱,表现出和之前一样的音准。
一曲歌毕,观众的掌声雷动。评委更是激动的说:“你可能因为你的歌声,改变自己的命运。奇迹在你身上能出现。”
视频传到网上,朱之文火了,“大衣哥”由此而来。随后,他被歌手于文华发掘,走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最后拿下第五名的成绩。
当年年底,朱之文就登上了春晚,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歌手。一夜成名,朱之文的商演越来越多,收入暴增,再也不会为100块钱的药费发愁。
然而,伴随朱之文成名而来的还有不断的争议,他挣的钱都用来建设家乡,为村里修路、修幼儿园、解决灌溉用电问题。
可村里人却不领情,他们开始各种吸血朱之文,借他的钱不还等等。还说:“要我们说他好,就给我们一个人买辆小汽车,再给一万块钱。”
不仅如此,村里的人看捞不到好处,便开始谣言朱之文的商演费贵的吓人,他一年能挣到30亿等抹黑他。
渐渐地在传闻的加持下,观众也开始好奇朱之文的商演费到底多少钱一场,不仅观众好奇,就连明星也很好奇。
一次节目中,英达问朱之文:“听说你一年挣30个亿,我这有场活动,正好缺个唱歌的,你来吧!你的出场费现在多少钱一场?”
朱之文一听,就说:“我从来不说这,你要是拍电影,要是拍那个演出,你让我去了,这是你给我面子了。
你给我面子非常感谢,你要是给我面子,我也给你面子,非常感谢你英达老师……”
其实朱之文根本就是不想说这个话题,反而是想敷衍过去。可一旁的英达直接不耐烦的打断说:“你到底唱不唱啊?这个费用呢?”
朱之文知道绕不过去了,就高情商的回答道:“你给一个我花一个,给我两个我花两个,你要是不给我们就算交个朋友。”
英达哈哈大笑,赶紧顺着台阶说:“不给了,不给了。”
一旁的女主持人也说:“其实大衣哥很聪明,他越是这样说,别人越是不好意思给他少了。”
如今朱之文的商演费不论多少钱,他肯定是不差钱了。
不为
英达就是个垃圾
用户10xxx14
一个人渣,一个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