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28岁竺可桢博士毕业,被女校长堵在家里。对方语出惊人:“你娶我妹妹,

繁星入眸念成诗 2025-05-10 10:30:15

1918年,28岁竺可桢博士毕业,被女校长堵在家里。对方语出惊人:“你娶我妹妹,不然不准走!”20年后,竺可桢想起来,忍不住抱着妻子嚎啕大哭。 这个女校长叫张默君,她是中间介绍人,同时也是竺可桢妻子的姐姐。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之中。 各地军阀势力强大,各种新思想与旧传统激烈冲突,社会面临新旧交替的局面。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新一代的知识分子逐渐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 竺可桢生于1890年,逝世于1974年,享年84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这位一生致力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老人,仍然坚持每天记录日记。 在1974年2月的一篇日记中,他写道:“我从小身体就差,现已活到了83岁,何复所求?”短短一句话,语气平静,却透着一种知足与释然。背后,却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插曲。 这句话的缘由,要追溯到他青少年时期。 在他求学上海澄衷中学时,与他同班的,还有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胡适。有一次,胡适在背地里和几位同学打趣,半开玩笑地打了一个赌:“竺可桢这副身子骨,恐怕活不过二十岁。”这话传到竺可桢耳朵里,令他当场一惊。 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因此愤怒或迁怒于胡适,更没有视之为一种诅咒或恶意。他冷静地反省了自己,意识到胡适的调侃虽不中听,却也不无道理。 那时他确实身体羸弱——因为课业压力极大,日夜伏案苦读,几乎透支了少年本就有限的精力。他的面容苍白,体力不济,常年体虚多病。胡适的“赌言”如一盆冷水泼在头顶,也像一声惊雷,令他惊醒。 从那天起,竺可桢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加强锻炼,改变生活方式。他开始每天坚持晨跑、做操,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 这个决定,贯穿了他一生,也成为他能够活到八十余岁的关键因素。 1910年,年仅20岁的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二期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当时,清政府利用庚款设立了留美制度,选派优秀学子前往美国深造。 填写志愿时,竺可桢作出一个极具远见的选择——他没有追逐当时热门的政治、法律或军事,而是选择了伊利诺大学农学院。 他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中国以农立国,农业不兴,国将不国。”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真正了解农业科学,才能改良中国的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进而实现国家富强。 张默君在国外遇到了竺可桢,也十分欣赏对方。 她为妹妹张侠魂做媒的方式,也充分展现了她的独立和果敢:“你娶我妹妹,不然不准走!” 与张默君的一番交谈,使得竺可桢对从未谋面的张侠魂这位巾帼英雄充满了兴趣。 当竺可桢回到祖国时,他如愿以偿地见到了那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张侠魂。 她身着简朴的长袍,利落的短发让她看起来格外精神、充满活力。两人互赠钢笔作为爱情的象征,这一简单的仪式,象征着他们对传统婚姻的超越,追求的是平等、独立的爱情理想。1919年,他们悄然结为夫妻,摒弃了复杂的婚礼仪式和热闹的宴席,只有彼此对未来的美好承诺。 婚后,竺可桢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成为浙江大学的校长,并决心将浙大打造成“东方的剑桥”。张侠魂则选择放弃职业,专注于家庭生活,成为丈夫最坚实的后盾,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竺可桢带领浙大的师生四次西迁,辗转各地,经历无数艰难困苦。而张侠魂则默默承担起所有家庭责任,挑水、买菜、照顾孩子、洗衣做饭,她的付出使得竺可桢能够无后顾之忧,专注于他的教育事业。 她仿佛是一座坚强的支柱,为他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 生活的风波终究打破了这份宁静。 在西迁途中,疾风骤雨的岁月让可怕的疾病肆虐四方,张侠魂不幸感染了疟疾,病情逐渐恶化。 更为不幸的是,他们年幼的孩子也因病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张侠魂的身体急剧衰退。竺可桢四处奔波,求医问药,可当他满怀焦虑归来时,张侠魂已接近生命的尽头。 她没有留下任何遗言,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与不舍。 失去妻子的竺可桢深感痛苦,在葬礼上,他将那支定情的钢笔悄悄放入妻子的棺材中,作为对她永恒的怀念和思念的表达。 这一举动,承载着他对张侠魂无尽的爱与思念,成为了他一生的痛与遗憾。 竺可桢和张侠魂的故事,就像那个年代许多知识分子和独立女性的缩影。 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爱国、奉献和牺牲的精神风貌。 资料来源:浙大校友网——张侠魂的墓地找到了.2008

0 阅读:0
繁星入眸念成诗

繁星入眸念成诗

繁星入眸念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