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

小博大史 2025-05-10 11:26:07

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子拉住,她说,“你不必替我赎身,我自有办法脱身。要娶我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14岁的董竹君抱着三弦琴坐在红木雕窗前,手指被琴弦勒出细密血痕,她身后挂着“清吟小班”的金漆牌匾,楼下飘来酒客们掷骰子的吆喝声。这个本该在学堂读书的姑娘,如今成了书寓里身价最高的清倌人。

董家原本住在洋火厂后巷,父亲拉黄包车,母亲给人浆洗衣裳。那年春天父亲咳血昏倒在车辕上,诊脉的老郎中摇头说这是肺痨。

家里当掉棉被换了三副汤药,最后连糊窗户的油纸都揭下来卖了。13岁生辰那日,董竹君被领到书寓门口,老鸨捏着她的下巴端详许久,往她爹手里塞了20块银元。

书寓里规矩森严,未及笄的姑娘只能唱曲陪酒,董竹君天未亮就要吊嗓子,跟着琴师学苏州评弹时,膝盖跪在青砖上肿得发亮。

老鸨给她置办的行头却是顶好的,湘绣旗袍要配珍珠纽扣,云鬓上插着鎏金点翠簪。每当她在戏台上唱《牡丹亭》,二楼雅座总会传来叮当响的银元声——那是阔少爷们往台上抛赏钱。

27岁的夏之时穿着笔挺军装走进书寓那天,董竹君正在唱《游园惊梦》。这位刚从日本士官学校归来的年轻将领,把佩枪往桌上一拍,震得茶碗跳起来。

他连着包了半个月场子,每次都在散场时拦住送客的董竹君,说要带她回重庆老家。

赎身价码从五千涨到三万银元时,夏之时已经差人回川变卖田产。董竹君却趁着月黑风高,把攒了两年多的体己钱塞给看门婆子,裹着素色斗篷钻进等在巷口的马车。

上海法租界的洋房婚礼办得仓促,夏家老爷子气得摔了青花茶盏。新娘子穿着苏州绸缎庄赶制的婚纱,手里攥着东渡日本的船票。

横滨港飘着细雪的早晨,董竹君在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啃着冷饭团,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家政学和西洋算术。

当第4个女儿在重庆夏宅呱呱坠地时,夏之时把翡翠烟枪砸在黄花梨梳妆台上。他嫌弃产房里的血腥气,搬到侧院和通房丫头住。

董竹君月子里撑着病体查账本,发现田租账目对不上数,带着女儿们搬进漏雨的柴房也要讨个公道。

锦江茶楼的招牌挂起来那年,董竹君已经能说流利日语和英语,她设计的青花盖碗茶具在租界洋人圈里卖得火热,后厨做的樟茶鸭子每天要卖300只。

茶楼二楼特意留着临窗雅座,常有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来听留声机里的昆曲——那调门和20年前书寓戏台上的《游园惊梦》一模一样。

0 阅读:101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