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一天,梅兰芳接到杜月笙的电话:“你跟孟小冬离婚的事我听说了,夫妻一场

史说畅谈呀 2025-05-10 11:35:57

1933年的一天,梅兰芳接到杜月笙的电话:“你跟孟小冬离婚的事我听说了,夫妻一场,不管怎样你都该给她三五万作赔偿,要不然不大合适吧?”梅兰芳不敢驳面,答应给孟小冬四万。不料杜月笙又说了一句话,让梅兰芳只觉得后背发凉。

1925年,孟小冬为了在艺术上谋求更好地发展,来到了北京拜师学习。

到了北平之后,孟小冬迅速地打响了自己的招牌,大众皆知在那开明戏院,有着一位坤角老生孟小冬。

剧评家们更是评价道:“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至少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当时正值京剧义演之时,名声响彻京圈的梅兰芳要参与出演,与京剧大师余叔岩合演《四郎探母》,很多京剧爱好者都很期待这次演出。

可谁知,临近演出之时,余叔岩突然生了病无法出演,为了救场,有人提议让唱“坤角”的孟小冬试试。

于是孟小冬有了和梅兰芳搭档演出《四郎探母》的机会。

之后在梅兰芳的细心指导之下,孟小冬的演技大幅提升,很快在北平舞台上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冬皇"。

没过多久,梅兰芳趁热打铁,邀请孟小冬与自己一同出演一场《游龙戏凤》。

后来孟小冬与梅兰芳相恋,但是当时梅兰芳已经有二房太太。可孟小冬一心一意都是这个男人,为了他委身做妾,也觉得是甜蜜的。梅兰芳许诺一定会给她一个名分,并将她安置在名为“缀玉轩”的四合院中。

不过梅兰芳和孟小冬结婚,是背着原配夫人福芝芳的,所以孟小冬在梅家一直没有正式的名分。和梅兰芳结婚以后,梅兰芳就不再让她唱戏了,直到孟小冬的一个戏迷因为听不到孟小冬唱戏而闹得沸沸扬扬,福芝芳才知道梅兰芳早已经娶了孟小冬。

1926年,孟小冬的一个铁杆戏迷,眼看孟小冬因为爱情放弃了舞台,便认为是梅兰芳抢走了自己梦中情人,于是携带枪支来到梅家寻衅滋事,结果打死了替梅兰芳迎客的张汉举。外界舆论顿时哗然。

坊间立刻谣传孟小冬的情人找梅兰芳算账导致此事,而事实上孟小冬压根不认识自己的这位粉丝。

一贯爱惜羽毛的梅兰芳卷入如此庸俗不堪的所谓丑闻,心情也大受影响,也冷落了无辜的孟小冬。

张汉举的家人迁怒梅兰芳,梅兰芳只得不断赔礼并支付了全部丧葬费用。

因为这件事,梅兰芳的二太太福芝芳大做文章,从这时候开始,梅兰芳就比较少去孟小冬的住所了。梅兰芳的冷落,使得孟小冬大为恼火。

真正让梅兰芳和孟小冬关系破裂的是这件事的爆发,当时梅兰芳的伯母病逝,孟小冬前去奔丧,却被二太太福芝芳挡住在门外。梅兰芳对此为何不出来主持公道,反而让孟小冬受此大辱。

看中名分的孟小冬大受刺激,最终她决定和梅兰芳离婚。

在这个时候,杜月笙出现了,当时他已是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但对孟小冬的爱却很安静,只是一直默默守护。

当得知孟小冬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时,作为青帮大佬,他原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让梅兰芳给钱。但顾及孟小冬的感受,杜月笙还是打了个电话过去“洽谈”。

电话中,杜月笙对梅兰芳说:“梅老板,大家不如好聚好散,要是闹太大了,两人都会陷入负面新闻中,这样对大家都不好了,不如保全双方的面子。”

杜月笙又明里暗里说了一通,无非是让梅兰芳拿出四万块分手费出来息事宁人。

杜月笙还说自己愿意将这笔离婚补偿先给梅兰芳垫上,之后再慢慢地还给自己。

在当时社会,100块就能买头牛,这几万块可真是不算小,但是谁敢钱大佬的钱啊,无奈之下,梅兰芳只好卖了一处宅子偿还了这笔钱。

在得到四万分手费之后,孟小冬也嫁给了杜月笙。嫁给这样的帮派老大,孟小冬当时心中所想也无法得知。但就杜月笙的行为看来,他确实是付出了真心,对于孟小冬的感情也很纯粹。

后来在杜月笙生病期间,其余姨太太都没有孟小冬对杜月笙关心,甚至连杜月笙1951年去世的时候,其余姨太太在考虑分家产,孟小冬却悲伤欲绝,几次晕厥过去。

而这一切,都源于杜月笙从1919到1950年这31年无微不至的关心,正是这种细水长流,让孟小冬明白了世间最刻骨铭心的爱,原来如此平淡。

他并没有像梅兰芳一样自私地要求孟小冬放弃自己的京剧事业,做一个隐忍的妻子,相反,他对妻子的事业无限支持,也格外欣赏她在舞台上施展才华的模样。

杜月笙一生拥有很多女人,只有与孟小冬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到结束,几十年如一日。

不得不说,孟小冬是倔强的,也是骄傲的。在爱情来的时候全心全意的投入,当一切变得不值得时,又果断的转身离开。

据说孟小冬晚年卧室的床头只放了两张照片,一个是她的恩师余叔岩,另一张就是其毕生所爱梅兰芳。

只不过孟小冬深切的知道,女人要如何在“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中间选择,而她就选择了后者。

或许对于孟小冬而言,嫁给杜月笙确实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而孟小冬和梅兰芳离婚后,便再也没有相见。

孟小冬和杜月笙在一起期间,在事业和爱情同时得到滋润的情况下,过上了一种真正有尊严的婚姻生活。

0 阅读:53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